阜阳公办专科学校有哪些,阜阳的公立大专学校

2023-06-15 16:47:55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阜阳公办专科学校有哪些

序列院校名单学校标识学校隶属所在城市本专科
1056阜阳职业技术学院4134012074安徽省阜阳市专科
1123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134014536安徽省阜阳市专科

二、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于1956年建校,前身为阜阳教育学院。现为全国百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设有工程科技学院、医学护理学院、建筑工程系、人文社科系、生化工程系、经济贸易系、基础教学部、中专部等8个教学单位。招生专业33个,覆盖装备制造、财经商贸、电子信息、土木建筑、医药卫生、食品药品、教育与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特色、骨干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6个。是安徽省唯一一所火箭军士官定向培养基地。学校开设阜阳江汽重卡班、昊源机电班等订单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升级改造提供智力支持。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教职工560人,附属医院1所。专任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72%,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占49.5%,教授(主任医师)21人,博士4人。10个省级教学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坛新秀,1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学校围绕企业开展科研服务,获批专利68项。

学校新老校区占地面积近1600亩(现有老校区、卫校校区及占地1100亩的在建新校区),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建成135个校内专业实训室和实习车间。学校强调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确立“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乐学善教,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构建“政府政策引导、学院办学育人、行业企业全程参与”的办学体制。学校牵头成立阜阳市职业教育联盟,推进中高职衔接,搭建阜阳市酿酒工业研究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筑行业教育培训中心、数控机床服务中心、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和园艺技术服务中心等“1会1所4中心”对接实体,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功能。建成轴承工厂等2个“校中厂”,昊源集团教学车间等2个“厂中校”,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7个,学校与安徽阜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实训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三、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系诞生于1907年的阜阳师范学堂,1914年更名为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4年重组为安徽省立颍州师范学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阜阳师范学校,2015年2月成功实现办学层次升格,并正式更名为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这里是阜阳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也是皖北基础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在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皖北重镇??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我国著名的文化精英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欧阳修、苏轼、曾巩等赋予了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学校地处阜阳职教园区核心区,毗邻古颍州西湖、阜阳高铁西站、皖北地区4C级机场,环境怡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学校占地313亩,校舍建筑面积9.37万平方米,建有学前教育实训室、教师技能训练中心等实验实训室。图书馆藏纸质图书33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各类学术期刊300多种。有附属幼儿园1所,校外教育实习基地51个,建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市级培训中心1个。

学校依托百余年办学积淀和幼儿、小学教育专业优势,主动适应国家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足皖北、面向全省、服务长三角,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高水平幼儿师专”目标定位,努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凝练专业特色,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近年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深入的改革与建设,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基本形成了既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自2015年升格以来,学校现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英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早期教育等招生专业(方向)20个。学校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出台《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建设规划(2019-2021)》《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色专业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批准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科学教育、美术教育等4个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156人,教职工275人(含校聘6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31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模范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拔尖人才20余人,聘有客座教授24人,建设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2个。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7项,承担省级质量工程4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个。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1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