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什么专业最好 附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2023-06-17 13:40:1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北京化工大学招生专业名单

学院

专业名称

授予学位

01 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工学
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03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包装工程、机器人工程、工业设计工学
产品设计艺术学

04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05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管理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经济学
06 化学学院应用化学、化学、材料化学理学

07 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金融数学经济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

08 文法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学
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法学法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育学

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制药工程工学
生物技术理学
10 继续教育学院--
11 马克思主义学院--
12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工学
13 侯德榜工程师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
14 国际教育学院生物工程(中美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工业设计(中意合作办学)工学

二、北京化工大学王牌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项目类别

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色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功能材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物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三、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4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40人,研究生7643人(其中博士1026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034人,学历留学生341余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之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1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3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8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 个。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