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广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9-29 10:37:32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76分到576分,录取位次在19925名到1587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北京工业大学广东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广东录取人数。

北京工业大学广东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9925名;

2、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1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718名;

3、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925名;

4、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879名;

5、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969名;

二、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3 19925 10

2、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8 18718 10

3、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广东 理科 本科 608 15925 8

4、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广东 理科 本科 576 15879 6

5、北京工业大学在广东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广东 理科 本科 576 16969 8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城乡规划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北京工业大学浙江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和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浙江工商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工业大学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三、北京工业大学介绍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2017年9月,学校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位列QS202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第32,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西邻西大望路,南抵双龙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中蓝、管庄、花园村、琉璃井、惠新东街和通州6个校区;占地面积96.0151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种;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站289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学校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8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与开发中心30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北京市**中国*思想研究基地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学校党委下设19个二级党组织,其中,院级党委16个,院级党总支3个;党支部498个,其中,在职教职。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