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9-10 19:20:43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98分到545分,录取位次在101908名到14622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河南录取人数。

安徽建筑大学河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5771名;

2、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68314名;

3、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7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2367名;

4、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3314名;

5、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01908名;

二、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河南 本一 524 95771 52
2022 河南 本一 540 16182 8

2、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河南 本一 555 68314 52
2021 河南 本一 573 15646 8

3、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河南 本一 574 72367 52
2020 河南 本一 571 14622 8

4、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河南 本一 521 83314 38
2019 河南 本一 544 17701 4

5、安徽建筑大学在河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河南 本二 498 101908 32
2018 河南 本二 545 22826 4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建筑大学和温州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2023年安徽建筑大学重庆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西藏民族大学和安徽建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建筑大学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安徽建筑大学和桂林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徽建筑大学和锦州医科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安徽建筑大学介绍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5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7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7项,其中国家科。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