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3-09-08 03:42:07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37分到606分,录取位次在33828名到214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北京化工大学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云南录取人数。

北京化工大学云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化工大学(预科)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1379名;

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32名;

3、北京化工大学(预科)在云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0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860名;

4、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9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904名;

5、北京化工大学(预科)在云南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33828名;

二、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云南 本一 556 21379 4
2022 云南 本一 600 8432 54
2022 云南 本一 625 2148 8

2、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云南 本一 550 23860 4
2021 云南 本一 598 7904 51
2021 云南 本一 616 2288 9

3、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云南 本一 537 33828 4
2020 云南 本一 615 8179 52
2020 云南 本一 608 2272 8

4、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云南 本一 614 7681 51
2019 云南 本一 606 2359 8

5、北京化工大学在云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云南 本一 608 7574 51
2018 云南 本一 606 3443 7
西藏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化工大学法学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西安财经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曲阜师范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浙江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北京化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湖南工商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中北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川北医学院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山西医科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北京化工大学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15300人,研究生约8100人(其中博士约1100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约2700人,留学生约460人。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4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24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2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2。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