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春节习俗,陕西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三)

2023-06-12 03:42:02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家大小都平安。

祭仓神

仓神老儿你姓邓,

手里拿的盘子秤;

你把老鼠拴绑紧,

甭到家里打洞洞。

祭井龙王

天皇皇,地皇皇,

一家老小敬龙王:

龙王爷本娃净,

你把水儿来管清。

陕南秦巴山区,室内贴字画,门上贴春联,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大门墙上贴"出门见喜"、"对我生财",两扇大门中间贴"开门大吉",堂屋梁上贴"吉星高照",燕子窝边贴"喜燕来朝",箱柜上贴"一本万利"、"黄金万两",堂屋墙上贴"身卧福地"、"童言无忌",牲畜圈旁贴"六畜兴旺"等(关中、陕北大同小异)。各家都要换写家神,书香门第写"天帝君亲师位",一般民家写"××祖先之神位"。写其它字可以站着写,唯这"位"字一定须正襟桅坐地写。否则家神不归位,全家四季不安宁。家神位前摆供桌,首位置一大盘或钵,内放一煮熟的猪头,猪嘴里夹一尾巴,以示全猪。再摆上其它菜食果品。摆三个碗、三双筷子置其上,还有三杯酒。堂屋门外左边墙上钉一竹筒,内插一束香。燃香、燎表、烧火纸,叩头作揖。附近如有土地亩,也须敬献,给土地爷献上一方块肉(称为刀头)和一块豆腐。陕北神木、府谷一带,三十时近旁晚,各家各户首先要把火塔(用炭垒)或火笼(用柴堆)点着扇旺,然后点灯笼。室内灯烛齐明,香烟缭绕,通宵不息,暗寓先发财,早发家。点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辟邪疗病。此时火炮齐鸣,声震夜空,山坡上坟地里也有火塔点燃,红光一片。人们围着门前火塔火笼,谈笑风生。议论谁家的火塔最旺,谁家的灯笼最明。据说火最旺,灯笼最明的人家,来年一定兴旺发达,万事如意。这一带是产煤区,火塔全用煤块垒成,成园塔或方塔形,高三至五尺,中空实以柴禾,碎炭,火门一律对准住室正门,暗寓一切红运直入家门。火笼用山上砍来的木柴堆积而成。旧时还要为各方神灵设位摆供,屋门两侧摆放柏柴、炭块,以辟邪镇恶。关中西府一带除夕夜也有"烤冬柏火"的习俗。在院子里堆一堆柏枝,由年长者点燃,然后围着烤火。火焰映红了人们的脸,噼啪的响声伴和着欢乐的笑声。据老人们讲,烤冬柏火可以消灾免难,来年人体健康,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实际是上古以火祭天的遗风。

渭北高原尤重祭祖。清末民初,村村有祠堂,大的村落往往有好几个祠堂。各家都要供祖先。本族族长带领族人给族内祖先画像叩头,直至正月十五,每吃一顿饭都得把供品换一次。叩完头,由族中的中年男人带领族众为新近去世的人上坟,名曰"送年钱"。回家后各自再敬自己的祖先和家神。敬完家宅六神,孩子们开始放炮,赶走一切非家宅的野魂。不少地方,在家家户户的院墙上、树上、水缸上、粮囤等地方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祈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福星高照。民间传说贴''福"字的习俗起源于姜太公封老婆为穷神的时候。姜太公的老婆是个''八败命",到一家败一家。姜太公封神的时候,她也来讨封。姜太公说:"你到一家,败一家,就封你为穷神吧。"老婆高兴地说:"封我穷神,叫我蹲到啥地方?""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件事传了出去,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写上"福"字,这样穷神就不敢进门,家业就不会败了。这种风俗一直相沿至今。

渭北高原有些地方,三十晚老人按辈份由大到小给每人发"护身钱"。对当年娶来的新媳媳、新生婴儿则发得较多一点,表示对新入家族者的欢迎。为啥要发"护身钱?"据说年三十晚到正月初七晚,人的魂要离开人体,独自玩游。这期间要是遇上野鬼,你就给他钱,否则他会将人的魂拉去。这里坐夜比较特殊,男人到有威望的老人家聚会,把各自带来的好吃东西和主人的放在一起,边吃边谈,直到雄鸡啼鸣,已是正月初一了,人们才慢慢离去,各自回家。女人们也和相好的女伴坐夜,但一般不坐一整夜。这天孩子无论大小,只要能自己出去坐夜的,大人都支持,因这晚狼虫虎豹也在过年,一般不出来,即使碰上它们也不会伤人。

吃团年饭。除夕守岁的当晚,全家人要吃一顿团年饭,它象征合家团圆,万事如意。团年饭的时间、食品因地而异。陕北多吃炖肉、烩菜、黄米饭及白酒、米酒等,有的十碗八碗的摆酒席。关中则以酒菜为主。陕南秦巴山地,团年饭需尽量做得多,。要吃饱后还有剩余,以祈年年有余。菜尽量地做得丰盛,酒必须有,豆腐亦不可少。常言说:"今年能吃上过年豆腐了。"("腐"与"福"谐音)吃鱼也是"有余"之意。吃团年饭人越多越好,即使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山区的农家也要拉他来坐席吃饭,向他敬酒。本地人的团年饭一般在傍晚或夜色降临祀神、祭祖之后,但迁入省内原籍湖北的黄州人依然保持家乡习俗,都在半夜团年。俗说:"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团年黄州佬。"按黄州人旧俗,大年三十不兴串门,全家吃过年夜饭之后,要围着一棵燃烧的大树根"熬百岁",熬的越晚,黄州佬越老。宁强人把烧树根叫"烧猪头''树根越大,来年谁家的猪就越肥。有些地方把年夜饭也称为"团圆饭",如家人子女出门在外一时赶不回来,家里人也要照样给他们准备一副碗筷,表示全家团圆。过去的年夜饭,一些地方也有吃饺子的。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主要是丰盛的酒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海参、鱿鱼、香菇等山珍海味,也上了城镇平民百姓的餐桌。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