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过年的风俗有哪些,合肥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13 08:47:38 来源:现代语文网

合肥北城民俗风俗

腊月八日家家户户要吃传统的腊八粥。在这一天,也是许多人选择娶媳妇的好日子。过去结婚,新娘都是等天黑了才进门我(现在过了中午12点就可以过门了),并且要跨过燃烧着的芝麻秸,寓意祛病消灾,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节节升高等。新娘在娘家等待接亲时,脚不能直接粘地,而是要把脚放在筛子上,由自己的兄弟背出大门。传统上,新进门的媳妇要三天以后才能回娘家,这三天不能吃婆家的饭菜,食物都是从娘家带来的。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小年,也就是祭灶王爷的时候。百姓把家里的扫把放倒在地上,以求来年养殖的鸡鸭成群;家里的大门一直开到晚上十二点,等灶王爷进家。

一般百姓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之前扫尘。有俗语“要想发,就扫八”,所以很多人在腊月十八那天扫陈。

吃的方面也很有讲究。北城居民喜欢腌咸货,有咸鸡、咸鸭、咸鱼和腌香肠等。腊月底多数家庭会做各种各样的圆子,例如山芋圆子、糯米圆子还有挂面圆子,都很好吃。因为是油炸的,一直可以吃到正月,意味团圆美满。年三十的年夜饭有几道传统的菜,都被赋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红烧鲢鱼,但是这道菜在年三十是不能吃的,等到正月十五才能吃,象征年年有余(鱼);粉丝烧胡萝卜,这道菜被形象的称作“钱串”,寓意大富大贵;青菜豆腐,指平平安安。值得注意的是,年三十在吃糯米饭时,不能将其全部吃完,要稍微留一点,叫做“留仓底”,希望粮食丰富、年年有余。大年初一早上,有的人家吃饺子,有的人家吃元宵。做元宵时,会包一枚硬币在里面,吃到包硬币的元宵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很幸运。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外,家里还会做葱白炒饭,叫“炒秧根”,希望来年丰收。

在农村有句话叫“正月好过年,二月好赌钱,三月好看戏,四月好做田。”,也就是说从进入腊月底开始,农村人家基本停止了生产,主要都在为过年做准备。年初一一般都是到叔父、本家长辈家去拜年;初二到岳父母、舅舅家拜年。从初一到十五,基本都是以拜年为主。如果前一年家里有长辈去世,晚辈年初前三天是不能出门的,且在门上贴黄色的对联,第二年是蓝(紫)色对联,到第三年才能贴红色的。

家中若长辈去世,传统的要在家停丧、守孝三天,期间亲友来家瞻仰逝者。到第三天下午可出殡。在过去,家人会在野外建一个“丘房”,将棺材放到“丘房”里,一直放到第三年的冬至则可入土为安。

长丰县水家湖镇

腊八也过,不太重视。

腊月要扫尘:要想发,扫18,要想有,扫19

腊月23过小年。要放烧香、鞭炮。贴灶王爷神像,祭灶,祭祀灶王爷,准备糖糊住灶王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合肥县(合肥市)

进入冬季,合肥人就开始家家准备腌制咸货了,传统品种有,咸鸭、咸鸡、咸鱼、咸肉、咸蛋、雪里蕻、萝卜干、各种干菜等等。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