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邯郸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13 12:09:38 来源:现代语文网

邯郸本地过年,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呢!

1、腊月二十三

在邯郸叫小年,在农村要举行祭灶,就是把灶王爷请上天,一般贴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做好了过年的准备。

2、腊月二十四,

在这一天前后,家家户户辞旧迎新,掸尘扫房子。

3、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一般都是会看春节联观晚会。

4、大年初一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临近零点时,开始放炮,迎新,初一开始,晚辈向长辈拜年,在城市呢,是亲朋好友家走一走,问候一下,在农村,小辈给长辈磕头。那一年的那个春节,在老爱,见人就磕头,磕的两膝盖都是。

5、大年初二

结婚后的女儿全家回娘家拜年。

6、初三

大邯郸大部分地区是给故去的亲人上坟烧纸。

7、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

8、正月十五

元宵节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9、正月十六

烤百病烤百病”时也有讲究,身前身后脑袋腿脚都要烤到,让病魔无处躲藏。有的人还会念念有词,如“烤烤前,身体健;烤烤后,毛病走;烤烤脸,不揭短;烤烤屁(股),不生气”。

过去在这一年,把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全部都点清,这个节基本就算过完。

除夕习俗

除夕是指农历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碌清扫家里,并且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祭祖,迎接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说到除夕的习俗,除了吃年夜饭和守岁外,相信很多其他的习俗人们都不能一一说出!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由来

除夕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除夕放炮竹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放。

除夕贴春联的来历

除夕贴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而两位神将的形象也被秦叔宝和尉迟恭取代变成了门神。

除夕习俗

守岁熬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

人家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对联

按照邯郸的风俗,年三十夜是不便在别人家里久留的。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在城里全家团坐一起。擀面皮 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刚结婚的新媳妇和女婿“回门”,蒸20个大礼馍,带4包厚礼(糖、烟、酒、点心)看望父母,当日返回,不在娘家住 宿,有“正月不空房”的习俗。过年期间,各乡村都组织起来,敲锣打 鼓,演戏唱曲,进行文艺和体育比赛,热闹非凡。

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邯郸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邯郸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利的事都破坏,有驱灾避邪之意。

年夜饭后吃冻梨

邯郸位于北方,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年三十点长寿灯

邯郸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年祭祖

在邯郸,春节期间有祭祖习俗。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努力向上。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给长辈拜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在邯郸,晚辈要双膝跪地给长辈拜年,也有部分地区是单膝跪地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初二回娘家(也叫姑爷节)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 、岳母拜年,进门后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邯郸人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某些地区由于路途的原因可能会住下并吃完饭)。

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过了初五,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