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抚顺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11 14:05:30 来源:现代语文网

一、满族地秧歌。

推荐理由:满族地秧歌,也被称为“鞑子秧歌”,是一种形成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极为浓郁的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在辽宁省东北部的抚顺。2006年5月20日,抚顺地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地秧歌在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和市区广场、公园可观赏。

二、满族三大怪。分别是“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推荐理由:充分体现满族风俗独特和古怪之处,与满族百姓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反映古老、淳朴民风。

满族三大怪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和全市满族自治村落可观赏。

三、满族民居。即口袋房、万字炕、烟筒插在地面上。

推荐理由:满族的传统建筑形式是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照墙),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东、中、西三间,其中东、西两间为正房,门向南开。西间称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为尊,俗称“万字炕”,供有祖宗神位,西墙上有祖宗神板。

满族民居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和全市满族自治村落可观赏。

四.满族添仓节。

推荐理由: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每年正月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满族农家可观赏。

 五.满族颁金节。

 推荐理由: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满族颁金节”作为每年中国(抚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主题活动,邀请全球满族人回家纪念。

六.满族婚俗。即订婚、过礼、装烟、拉单、响棚、插车、响房、抱宝瓶、坐帐、开脸、认宗、望日头、住对月。

推荐理由:在满族的风俗习惯中,对婚礼非常讲究,也非常重视,不分家境贫富,都要做不同程度的准备和操办,有许多规矩和礼仪,一般要举行三天,俗称“三日婚”,既带有本民族浓厚的特点,又融合了汉民族的风俗礼节,已形成常习。

满族婚俗表演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可观赏。

七.满族服饰。男人冬季穿长袍,有的加外衫,套马褂,穿皮、棉、毡单脸厚底鞋,戴毡帽头,三块瓦狐皮或羊皮皮帽,春、夏、秋三季穿长衫,外套单夹马褂,内穿汗?、背心。女子冬穿棉旗袍、套坎肩,春、秋穿夹旗袍,罩坎肩,普遍加绦子(右开襟)襟上,袖口镶五颜六色的双绦子。梳旗头、戴耳套、穿棉、单带脸勾云、绣花厚底鞋。

推荐理由: 满族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满族服饰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清永陵等地可观赏。

八.萨满祭祀。

推荐理由:由满族人的萨满宗教发展出了请仙跳神的治疗鬼魂缠身、妖魔作乱的仪式,俗称“跳大神”。严格的说萨满舞是一种请神术,一般的程序是作为请神上身的跳神者在他的助手帮神者的配合下持单面手鼓、系腰铃,边跳边唱以此请得信仰的神灵上身,在神灵上身后便会依求医者所请为其消灾治病。更有趣的是每一个萨满舞者所信仰的神都不同,而且他们所能处理的病症也各有所长,所以东北民间跳大神者众多。

萨满祭祀在新宾满族自治县赫图阿拉城和全市满族自治村落可观赏。

九.插“佛托”。

推荐理由:是满族家族的重大祭祀活动。每年清明节,抚顺地区的满族人尤其是居住在新宾县内的满族人有祭奠先人上坟不烧纸而是插“佛托”(一种用五色纸剪成的用柳枝、柳木棍穿在一起象拂尘一样的祭祀用品)的习俗。这种习俗活动,既包含对已故长辈们那孝敬和怀念之情,又祈盼先人保护后代,祝愿后人平安吉祥繁衍兴旺。插“佛托”的习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只有居住在抚顺境内的满族部分人群中还存在。

十.满族游戏--“抓嘎拉哈”。

 推荐理由:抓“嘎拉哈”也叫抓“子儿”,是满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嘎拉哈,是猪膝骨或羊膝骨。骨头的四面形状不同。玩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玩抓嘎拉哈时,炕上铺上毡子,在毡子上撒嘎拉哈。将布口袋向上抛起后,赶快抓嘎拉哈,以抓“子儿”多少定胜负。玩时,往往分成两伙儿进行对抗赛。有的一替一次轮流抓,有的只要不“坏”就连续抓下去,哪伙先抓够一定的数哪伙就赢。

逢年过节时,在全市满族自治村落里可观看。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