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鹰潭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06 18:45:07 来源:现代语文网

鹰潭春节的风俗

1、长辈收礼不能收糕饼

正月初一,全家人起床后衣着一新,洗脸水不能泼掉,要用一个木桶盛装,意为“财水”。正月初二,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上门”,拜年的礼物多为熟肉、糖、果子、糕饼。长辈可收下肉、糖和少量果子,但糕饼不能收。因为糕与“交”谐音,收了糕,就意味着断绝了交情。但为了凑数,礼物中又不能没有糕饼。酒席上,新女婿可大可小,坐上首位不为失礼,坐下首位也不算小觑。小孩子不能讲“吃饱了饭”,“了”是结束的意思,不吉利。

2、畲民过年爱打歌

畲族是一个古老又具有浪漫色彩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俗称山哈,近似客家话。畲民过年特别爱唱歌,一出门就“打歌”,民歌中有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宗教音乐等。畲族民歌的曲调有传统的格式,歌词部分是手抄本,多数属于口头演唱,边歌边舞,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听歌跳舞,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鹰潭:打歌

畲族是一个古老又具有浪漫色彩的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俗称山哈,近似客家话。畲民过年特别爱唱歌,一出门就“打歌”,民歌中有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宗教音乐等。畲族民歌的曲调有传统的格式,歌词部分是手抄本,多数属于口头演唱,边歌边舞,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听歌跳舞,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选购吉祥品,挂上红灯笼,还有一群畲族村民正在排练欢快的马灯舞,准备初一到元宵节的活动。他们用自己民族独特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

雷相贵是马灯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据他介绍,明代中期,畲族人从广东潮州迁入贵溪樟坪,大多散居在山区。当时的畲族长者组织青年制马、制灯,跳马灯舞,以祭奠祖先、防御灾祸,祈求安居乐业、五谷丰登。他们的日子从此过得太平。

从那时起,每年到了岁末,当地畲族人都要跳马灯舞,到家家户户拜年,一直跳到元宵节。2010年6月,贵溪畲族马灯舞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贵溪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对马灯舞进行了传承发扬,组建了专门的表演队伍。马灯舞登上了表演舞台,已在全国各地表演了1000多场次。

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是全省7个畲族自治乡之一,在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大力扶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樟桃、化樟等公路,畲乡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如今村民跳起马灯舞,更多地是表达畲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抒发幸福欢乐的喜悦之情。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