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过年的风俗有哪些,潮州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2023-06-07 16:49:39 来源:现代语文网

风俗传统

有人说,在潮汕过年是在祭拜中开始,在祭拜中结束。其实除了祭拜,仍有许多传统风俗保留在潮汕地区,和飞逝的岁月抵抗,在这流转中保留一份真实温馨的真切美好。

大概也只有在这时候,潮汕才表现出它最张扬的一面。浓烈的年味儿,从踏入农历腊月就开始了。花市是最先“闹腾”起来的。红牡丹,金桔树,在这时候都刷足了存在感。各家准备换上的新对联,大门口的红灯笼,贴着门的年画,再买上柑桔、橄榄搭配各种糖果,作为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从“办年货”开始,到“闹元宵”结束,整年的热闹和盼望全在这一个多月里。

- 神上天 -

春节快要到了,潮汕人第一件大事就是“给神仙们请安”。

腊月廿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潮汕的小年。潮汕人崇尚申明,称长驻在家庭、保佑阖家平安的神明为“老爷”,腊月廿四到正月初四,这个是时间段是老爷上天的时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会备足用于祭祀的猪、鸡、鱼等。烧足纸钱,供奉给在家里的神明进行答谢。

- 做? -

年三十前,就得着手准备主食过年了,杀鸡、?鹅、蒸鱼,其中最首要的就是做?。用粘米粉、糯米粉、绿豆粉、面粉,拌上各种佐料,蒸制成各式各样的?品。

- 剃头  挽面 -

潮汕人在年前,男必剃头,女必“挽面”。“挽面”是潮汕女性理发美容的一种特殊手艺,即用线将额前、鬓角的汗毛“刮”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以容光焕发迎新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挽面”的女性越来越少,会挽面这项技艺的也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 团年饭 -

每年除夕,潮汕人都必须回家过年。大年三十晚,全家人围炉吃团圆饭!

在团年饭之前,必“拜公祖”(祭祖宗),请祖宗先拜完再用餐。潮汕人吃团圆饭有不少规矩,就像不小心打破碗和筷子,要马上讲出“吉祥话”,“碗扣(打)碎,大富贵”、“箸落席,有好食”。

此外,米缸要填满,灶火不熄灭,象征“岁岁有余米,年年不断炊”,将家内水缸装满,水井口密封,象征“不让祥水瑞气流失”。

- 拜年 -

过完年三十,除旧岁迎新春,新的一年就来了。在潮汕,初一至初四都是拜年日子,但潮汕人最喜欢初一初二,而且要拜完年才回家吃早餐。

潮汕民谚云,“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拜年要趁早,有一种拜年方式叫做“团拜”。一般是团体与团体、团体与商户互拜,常以文艺表演形式出现。狮子拜年、潮州大锣鼓拜年、潮州英歌舞拜年、潮州舞鱼、舞龙拜年、布马舞拜年等都是经典常见的形式。

- 新年柑 -

拜年的人一般会带上两个大桔(即潮州柑,谐音大吉)送给主人,主人也回赠互换两个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

出门装两个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户拜年后,可能这对大桔又会通过别人的拜访,不断转换,又转送到你手上。因此,有人戏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神落天 -

正月初四“神落天”,家家户户要在家中祀拜,迎接诸神降临人间。祭品有红桃?,取“开门红”的好兆头。另外,还要到乡中的宗祠庙宇烧香祝福,有些人还把全家的生辰年庚八字,写在红贴上,缚于神轿上,向神许愿,感谢神“上天?好事,落地保平安”。

各个宗祠都要挂灯笼,写明姓氏,显示其先人的官职或贤哲家风。如姓李的为“陇西旧家”,表示他与唐朝的李世民同宗支;姓黄的则写“江夏世家”,表示他们是孝子黄香的一脉等等。

- 七样羹 -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是女娲创造人的日子。在这天,潮汕人要用七种蔬菜做成“七样羹”。选择的蔬菜各有寓意,如厚合菜(合家平安)、芹菜(勤劳致富)、葱蒜(聪敏精算)等。

如今潮汕人吃七样羹,并不限于某七种蔬菜,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甚至可以做十多种蔬菜来吃。

- 迎老爷 -

很多地方过完正月初七,新年就过完一大半了。而在潮汕地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才刚刚开始,因为有“营老爷”。

潮汕人称神仙为老爷。当地各村都有自己的神,营老爷就是将神明从庙里面请出来,端坐神轿由村民抬着游村走巷,接受百姓瞻仰。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旨在祈求平安顺境。响炸天的烟花鞭炮、托着神像奔跑的青年人、大人小孩挤满了沿途街道,欢呼不止,神明的祝福在烟雾欢呼中撒满人间。

营老爷是一种文化传承,营老爷中的儿孙旗、灯阵、灯河,代表的是族群枝叶的繁衍。潮汕人也通过这项古老活动,来增强族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不仅这些,潮汕年关期间,不同的区域有各样赛会,它们赛的是阵容、祭品、祭具,也是赛技术、赛艺术、赛智力、赛勤劳致富。

| 澄海 ? 赛大猪 |

澄海区冠山乡有正月里“赛大猪”的惯例。参赛的数百头猪头戴红花整齐排列,场面蔚为壮观。比赛结束后,村民会把猪肉分赠给亲朋好友,作为庆丰年的仪式,寓意新年丰收,吉祥如意。

| 盐鸿 ? 缉老爷 |

我想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暴力的游神。

潮汕游神最著名的莫过于澄海盐灶乡游神,叫做“辑老爷”,堪称世界民俗的奇观!每年游神赛会节日,中阄者便把麻绳准备好,把神偶紧紧捆缚起来,从大殿拖进轿里,又从轿里拖到路上,拖拖扯扯,你争我夺,各不相让!

现实版的塔防对战,一方护送神明轿,一方要把神轿扳倒。当地人认为“老爷公好拖,越拖越兴旺”,潮汕民谚云“盐灶神欠拖”。老爷轿游至老爷场时,各方硬汉争相爬上老爷轿摔跤,互不相让,以能拖倒老爷轿为幸,并从老爷身上揪下几根胡须,那一年四季将是兴到堵唔缀(顶不住)!直拖扯至“老爷”焦头烂额、面目全非为止。

| 揭阳 ? 烟花乔林火龙 |

正月里,揭阳乔林会举行烟花火龙表演,健儿们打赤膊、穿短裤、头戴小竹笠,托举着插满焰火的彩龙表演节目。

“烧龙”这一贺岁行为起源于明朝末年,是乔林人成功抗击暴力和外来势力侵略后欢庆胜利的一种方式,后衍化为贺岁民俗。

| 澄海隆都 ? 游火巷 |

正月,隆都镇后埔乡会举行游灯活动,数千村民提着灯笼组成一条长长的队伍,穿梭于村道田间,祈求新的一年人丁兴旺、合众平安。每年正月初六开始,澄海的隆都、溪南、莲华等地便轮番上演“游灯河”大戏,已流传千年。

| 普宁 ? 跳火堆 |

普宁地区称正月十六为“圣人节”,为纪念关帝老爷会进行巡游,“圣人爷”的轿子到哪家门口,哪家就要燃放鞭炮,进行祭拜;然后将家门口准备好的稻草堆点燃,让村里“跳火堆”的队伍依次跳过。

“跳火堆”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这个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逢农历正月,村民们在祭拜?先,敬奉神明,游神拜会的同时,举行了“跳火堆”活动。

所谓“跳火堆“,就是在祠堂前的广场上铺上一堆干稻草,点燃两侧,中间留出一条通道,待大火燃起之后,在锣鼓声鞭炮声的造势下,游神队伍或抬着神轿,或三五成群,或单身独人的跳过火堆,旁边有人不断向火堆中加入干草以保持火势旺盛。

“跳火堆”是有其喻意在的,那就是去掉一身晦气!

大家边跳边念着表达内心美好愿望的民谣,如:“跳入来,新年发大财;跳出去,无忧也无虑;跳过东,粮食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满厝内”等等。

| 潮州 ? 走蔗巷 |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日,潮州溪口村民们晚饭后就用甘蔗挂上灯笼站在家门口,一人挨着一人,组成了一条灯火通明的“蔗巷”,等待着由七队标旗锣鼓队组成的近千名游行队伍,从“蔗巷”穿过,以示吉祥如意。

| 揭西 ? 跑班溪 |

抬“伯爷公”巡游,走到到附近的河边后,将“伯公”抛入水中。相传120多年前,村民们游“伯公”在河堤上奔跑时,不小心“伯公”随人掉入河里,结果那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从此以后,每年元宵节村民都要风雨无阻来“跑班溪”。

节日

潮汕人拜老爷时间表 

正月 

初一拜公妈拜神明

初二拜公妈

初五神落天,初四晚要提前拜神明,拜外面的神明,求佛祖签,问岁君壮福,请符头,拜财神

初七煮七样羹

初九进钱天公生贴符头,吓神明

十五元宵拜公妈拜神明拜公婆床神

正月各日各村营老爷 

二月

初一吓平安拜神明

十五日太上老君生

十九日娘生,拜观音

三月

初一拜神明 

初三佛祖生,古清明扫墓

初九 桥头妈生

十五拜神明

十九太阳公生

廿三天后妈祖生

廿九伯爷公生

四月

初一拜神明

初八佛祖生,太子爷生

十五拜神明

十八注生娘生

廿六神农生

五月

初一拜神明

初五五月节拜公妈、拜神明

十三关爷生

十五拜神明

尾拜阿婆过六月

六月 

初一拜神明 

初六死鬼过桥担西瓜 

廿四招财爷生 

三十拜神明 

七月

初一开孤门拜祖师公拜孤爷 

初七床神公婆母生、花公妈生 

十五拜公妈、拜神明、施孤 

二十四伸民公生 

二十九关孤门拜祖师公拜众公妈 

初一拜神明

初八老爷生

十五拜月娘拜公妈拜神明 

九月

初一拜神明

初九重阳节,祭祖,天后妈祖日

十五拜神明 

十月

初一拜神明 

十五拜神明,扫墓 

十一月

初一拜神明

十五拜神明

冬至(一般在十一月)拜公妈、拜床神公婆母、拜神明、祭祖扫墓 年终大酬神谢神(送神) 

十二月

十二月初一拜神明

十二月十五拜神明

十二月二十四神明上天

除夕拜公妈、拜床神、拜神明、拜祖先。

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潮汕地区的传统过年风俗难得保存的如此完整,我们也正是从这些丰富的习俗礼节传承中认知到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潮汕人心中熟悉的年味。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