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人才补助政策,新余人才引进细则及补贴详情

2023-06-12 12:35:01 来源:现代语文网

近年来,国内城市间拼抢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新余市各产业各领域对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全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突破,日前正式出台《关于实施新余市人才政策三十条的意见》。

相比发达地区“重金抢人”的做法,新余市把目光紧紧盯住全市人才需求重点,突出集聚产业人才,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提出实施“新余双百人才工程”“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工程”“新余柔性引进千名人才工程”“新余千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新余千名乡村实用人才振兴工程”“新余三名工作室建设工程”“新余青蓝人才培养工程”“新余百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等八大重点人才工程,力争通过打造政策环境的洼地,加快引进培养各类人才,为我市争当全省“三区两典范”、再铸*“工小美”新辉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点集聚产业人才。瞄准钢铁、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面向海内外重点支持引进100名高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对入选的人才和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金扶持及配套政策。

重点吸引高校大学毕业生。瞄准吸引市外高校大学毕业生和留住我市各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实施“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工程”,5年内吸引留住5万名大学毕业生。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给予硕士研究生安家和生活补贴5万元,提供大学生创业补贴5000元等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重点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作为欠发达地区,高端人才引进难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为补齐这个短板,全市提出“柔性引进千名人才工程”,鼓励用人单位用好发达地区高精尖缺人才。

重点推进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人才合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下一步,将从人才流动互促互融、人才信息共建共享、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平台共用共赢等方面着手,推动新余、宜春、吉安三地人才合作。

重点提高人才待遇和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安家和生活补贴,给予安家补助10万元~200万元,生活补贴2.88万元~108万元。比如,一个全日制博士来本市工作,获得的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由11.6万元提高至32.2万元。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实行地方留成部分前5年先征收,后全额奖励政策。优先安排子女入学,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公立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享受自主择校或中考加10分政策。解决家属就业,高层次人才的配偶或子女有编制的对口对应、随调随迁;没有编制的,可参加专门面向高层次人才配偶和子女的事业编制考试。开辟医疗保健绿色通道,为高端人才配备家庭医生,公立医院就诊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重点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设立“人才驿站”,博士来新余考察观光,公办旅游景点免门票,每年提供3天免费食宿,来新余面试的硕士研究生提供3天免费住宿。每年7月27日是我市的人才日,前后两星期会开展系列人才活动,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2014年起至今我们已举办了4届。聘请“招才大使”,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联系,开展人才引进培训,为我市招才引智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市里将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

重点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以实绩和贡献论人才的标准,将“在我市钢铁、新能源、锂电、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企业从业五年以上且年薪50万元以上或对企业贡献较大的人才”列入市高级人才,改变了以往单纯依据职称、学历、荣誉等硬框框来评定人才。注重激励科研平台发挥作用,提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站资金支持,对项目完成较好,作用发挥明显的平台,给予3万?50万元奖励。进一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完善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简化急需紧缺人才审批程序,扩大招聘范围。引进人才和用好留住本土人才并重,提升本土培养人才待遇,本土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给予1.2万元特殊津贴,在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奖等方面享受引进人才同等待遇。

重点做好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将人才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下一步将逐条对照三十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并同绩效办联合督查,强化考核。由市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大幅增加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科贷通等作用,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