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解读精华篇

2023-06-13 14:40:51 来源:现代语文网

《西安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已经2017年1月16日市政府第1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2月26日起施行。

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平台

《办法》规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程序合法、有错必纠的原则。市、区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机构)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逐步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施监督。各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及时将行政执法信息纳入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平台。

实行行政执法全程记录制度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通过文字、照片、录音、录像及其他有效方式,对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进行记录。同时,实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行政执法主体在对下列事项作出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由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核:涉及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相对人重大权益的;行政执法决定可能在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需经听证程序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案件情况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

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未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核,或者经法制机构审核后认为违法的,行政执法主体不得作出该决定。

对行政执法活动实行评估制度

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机构)应当定期对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评估,也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有关机关奖励、惩处以及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同时,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机构)应当依法审核确认本级人民政府监督范围内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资格,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将其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行政执法争议未经协调解决或者裁决前,除涉及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等紧急情况外,行政执法主体不得单方作出行政处理。

行政执法监督事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政府法制工作部门(机构)应当组织人员进行专门调查。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