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二)

2023-06-04 10:36:12 来源:现代语文网

二、工作安排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尤其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长期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从经济上看,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给我们组织经济建设、加快发展转型带来新的压力;从社会上看,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旧矛盾交织叠加,给我们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带来新的挑战;从政治上看,推进依法治市、加强作风建设,给我们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提出新的要求。新常态也是新机遇,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必须看到:长春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我们已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应对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力,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我们有充分的发展准备;特别是中央振兴东北、省里支持长春的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干部群众激情满怀、干劲十足,我们有坚强的发展后盾。只要坚定不移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主动引领,全力抢抓新机遇、奋力迎接新挑战,就一定能够推动长春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部署,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总目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突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任务,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改革、抓民生、抓稳定、抓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幸福长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财政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降低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今年政府各项工作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确保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要统筹好“稳”和“进”的关系,做到两不误、实现双胜利。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稳增长仍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增长潜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群众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为市场提供稳定的心理预期,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打破市场壁垒,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支持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4500亿元以上。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培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信息等大众服务性消费。稳定住房消费,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物流共同配送,降低流通成本。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落实消费政策,强化消费维权,努力让群众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支持企业设立境外产品展示营销中心,鼓励轨道客车、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完善兴隆综合保税区功能,积极培育保税物流、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产业。

(二)加快推动创新城市建设

创新是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激发、释放社会的创造力,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突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在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作用,加快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施100项重大技术攻关,转化100项重点科技成果,培育100户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实施产业创新。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良性互动。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积极适应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促进工业生产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

强化环境创新。加快实施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努力破除各种体制机制束缚,最大限度释放微观主体活力。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强创业金融服务,加大对新兴产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努力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人有机会、有舞台。

(三)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调结构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狠抓增量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推动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奥迪Q系列30万辆整车项目建设,支持一汽通用引进新车型,扩大中高端整车产能。与一汽、长客等央企共建产业园区,突出发展核心零部件,壮大产业集群。支持玉米化工重点企业战略合作重组,延伸产业链条。全年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800个,完成投资增长16%以上。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型园区载体作用,实施聚乳酸、激光设备、智能机器人等10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加快发展医药健康、生物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加快建设商务综合体。着力引进金融机构,培育现代保险、金融大数据、互联网金融、金融后援服务业,建设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15%。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积极引导农民瞄准市场,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40万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8%左右。土地流转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27%左右。继续推介“长春松花江大米”品牌。实施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现在,长春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统筹兼顾,促进各发展空间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协调发展。

城区要成为服务业的主战场。大力发展商务楼宇、特色街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尽快使相对集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全年实施投资超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加快铁北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支持双阳、九台加快发展,尽快成为现代化新城区。

开发区要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集中精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强化创新驱动,培育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开发区工业投资要力争增长20%。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发挥带动作用,与县域省级开发区合作建设新区。

县域要成为产城融合的主阵地。高标准建设县城,发展社会事业,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加快建设省级工业开发区,壮大产业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推动6个示范镇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莲花山度假区尽快实现全域城镇化。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建设美丽乡村。

长春要在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长吉一体化进程,着力构建哈长城市群,推动长吉图战略实施。逐步畅通与公主岭、伊通交通联系,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扩散能力,通过辐射周边、服务全省发展自己。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