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农村土地政策,两会农村宅基地新闻

2023-06-11 06:13:11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年两会农村土地政策,两会农村宅基地新闻

2017年两会热点解读土地【一】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3月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词“人地钱”挂钩政策作出回应。他透露,国土资源部已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住建部制定了“人地挂钩”方案,正在按程序报批。“人地挂钩”遵循“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以人定地、人随地走。

现代语文网分析

“人地钱”挂钩是指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是调动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积极性的政策机制。

“人地钱”挂钩释放出三重政策善意。

首先是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在加快农民工走向市民化的过程中,确保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健全、完善、优化“人地钱”挂钩政策,关键就在于土地划拨也好、财政资金的支持也罢,都要围绕农民工市民化成果这个中心,围绕提高群众获得感这个宗旨,进而防止和避免城镇化建设走偏。

其次体现出推进社会公平的制度方向。“人地钱”挂钩政策的实施,旨在加快农民工融入城镇进程的同时,为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城镇“原住民”均等的公共服务提供保障和支撑,而这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的平等,而且有利于构建新型城镇化下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出现。

最后表明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纠偏。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地方的城镇化建设出现了片面追求征地盖楼、贪大求洋,而不顾城镇化率、农民工市民化转化率等不良倾向,甚而出现了“空城”现象。“人地钱”挂钩政策就是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和国家政策支持都以满足农民工进城基本居住需求为前提,进而有力遏制房地产盲目开发发展的乱象。

对策

“人地挂钩”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定地、人随地走的原则,准确统计和测算每个城镇新落户人口数量,根据城市规模和人均占用土地的状况制定差别化标准,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最后再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来落实。

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与城市新建土地,以及相关投资保障之间“人地钱”的关系,要相互挂钩,协调推进,共同发展。不可以出现“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快于人口吸纳,从而造成“空城”现象。处理好“人地钱”的关系,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城镇化发展“畸形”。

2017年两会热点解读土地【二】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指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垦、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农田水利、供销社等改革。

同时,“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三农”,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一边是改革,一边是法治,这些新部署、新思路,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在此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带来了《关于确立土地经营权法律地位的建议》。

杨小平希望借助“两会”契机,确立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地位。杨小平表示,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很多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就收不回来,导致了土地弃耕、撂荒现象的发生,土地资源占有与利用严重不对称。加之,“人均一亩三分地”的土地碎片化普遍存在,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严重影响了稀缺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杨小平所在的金融行业,对完善土地制度规定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目前,在现实操作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着重考虑作为抵押物的土地的变现能力以及发放贷款后的风险控制能力。“因为土地经营权至今没有通过法律确认合法地位,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难以对土地抵押贷款持续跟进,农村集体土地的资产权能难以完全发挥。”杨小平道出了背后原因,“归根结底是存在法律障碍。”

迄今为止,我国规范土地权属的法律包括《宪法》、《物权法》、《担保法》、《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这些制度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其中,关于土地权利抵押的法律规定集中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和《担保法》。杨小平指出,这三部法律并没有明确土地经营权,也未全面考虑土地抵押融资的法律效力,而赋予土地经营权法定抵押效力却是在坚持土地所有权归属原则下有效激活农业用地资金支持的前提,现行制度规范亟待顺势完善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为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开拓创新,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承包主体与经营主体分离,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承包权和经营权。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社会成效。截至末,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4.43亿亩,已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3.3%。就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而言,通过顶层设计,赋予农户法定可流转的土地经营权,能充分释放*制度红利,能切实突破农业规模化发展必须的资金瓶颈,是促使农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转化为现代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关键所在。

杨小平建议:为顺应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趋势,相关部门应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目标,完善土地制度规定,系统修改《物权法》和《担保法》等法律规范,进一步优化农村产权结构,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探索颁发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权属证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后对土地承包权人和土地经营权人的法律保护。

养老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将暂免税

财政部预算报告表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昨日下午,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欧文汉对《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进行解读并表示,健全养老服务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老年服务业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势在必行。欧文汉指出,围绕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如制定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政策;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出台对养老机构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试点等。

在健全养老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养老院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条件的老年服务业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符合条件的境外资本和民间投资养老服务业,均可享受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欧文汉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推动各地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600亿基金支持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

国家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中央财政在这方面也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据欧文汉介绍,财政部开展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形成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首只实体子基金的设立工作已经完成”;在税收方面加大优惠力度,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范围,延长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政策执行期限,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欧文汉进一步指出,今年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新一轮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增加示范城市数量,通过中央财政奖励,引导示范城市提高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全方位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已设立子基金的投资进度,加快招标设立新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尽快发挥基金的政策效应。同时,认真执行好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政策,统筹研究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投资的税收支持政策。

土地收入预算同比下降13.2%

北京晨报讯(记者杨奕)财政部公布的《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算为28248.6亿元,同比下降13.2%。

《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同时,“三期叠加”影响凸显,结构性矛盾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形势更加严峻,平衡收支面临极大压力。

根据面临的财政经济形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200亿元,增长3%。加上调入资金1715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158915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0715亿元,剔除地方上年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后同口径增长6.7%。赤字21800亿元,比增加5600亿元。

预算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902.09亿元,下降1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248.6亿元,下降13.2%。

2017年两会热点解读土地【三】

会前会后,会上会下,期待多多、热议多多,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近几年的全国两会,“房地产”总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今年房地产最大的话题是如何“去库存”。

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个城市环比上涨,一线城市房价平均涨幅超过20%。其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涨幅居前,相反的是,三四线城市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去房地产库存,包括首付降至20%、调降契税和营业税、公积金异地购房等措施。

“房地产库存问题应受到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3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60多亿平米的库存,占用的资金总量约达到40万亿”,“1/3左右为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至少28万亿是向债权人融资的,其中又有14万亿是向金融系统融资的,约占底中国货币供应量(M1)的34.91%。”

张鸿铭认为,现有库存有两个难点,“一是非住宅库存。2011年中国全面实施‘限购令’后,房地产企业大量向非住宅(写字楼、商业)进行投资。如今,这部分非住宅项目的土地性质难以转化,并出现严重的积压。据估算,非住宅库存占用的资金规模约有十几万亿。二是三四线城市库存。这部分库存的问题,是简单的降价所无法解决的。”

如何解决房地产去库存问题呢?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系教授、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施建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式还是很多的,比如降低交易税费、降低房价等。

在他看来,一二线城市在消化库存上没有问题,一旦政策松绑,库存马上就能消化。但是三四线城市现在确实存在问题,不少的房地产开发商,包括大型房地产企业到三四线城市开发的房产消化都比较慢,“因为三四线城市消费观念不一样,对住房的投资性兴趣没有一二线城市居民大。”

消化库存的路径有何选择吗?

施建刚表示,消化库存需要分层次消化,“比如说一线城市,市场基本就能自行消化,二线城市,由于限购政策基本已取消,压力也不大。对于三四线城市,一方面,要想办法吸引一二线城市居民向三四线城市引导,尤其是65岁以后的老年人。怎么去吸引他们呢,一方面通过低房价;第二方面通过税收,比如最近出台的印花税还是可以的;再一个是解决户口的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人口流动方向与施建刚的期待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就不会跌,而三四线城市很有可能会跟风涨。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房地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思思指出,“三四线城市之所以去库存难,关键还是这个城市的配套设施比较差,之所以大家都想去北上广深,是因为这些城市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能够吸引人的流入。另一方面是城市的活力,包括就业机会等都是三四线城市所缺少的。”

张思思说,“目前很多房地产政策都是一种短期的政策,急于消化库存,缺少长远的规划,包括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的政策,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的配套改革,没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配套改革,以及很多大城市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的话,很难达到让农民工买房的效果。”

针对去库存,金煜不忘提醒,去库存的同时还是要防范金融风险,“现在有一种说法:做一年的工作还不如去买套房。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逐步地去库存,这样可以较好控制某些区域内的投资泡沫。”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