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

2023-06-13 02:09:30 来源:现代语文网

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龙增刚同志走了,他永远活在瓮安县人民的心中。8月13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这个让我们悲痛的日子。

“组织上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把它干好”。他说过,他做到了。他把自己年仅47岁的生命留在了瓮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执着坚守和不变本色。他也将永远守住为之奋斗25个春秋的这块土地。

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在龙增刚同志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什么是言行一致,我们在他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一个共产党员,要怎样做才能称得上真正地共产党员,我在这毋庸多说,一句老话是这样讲的:不会做鞋,婆婆有样。心里总装着人民、一举一动都想着父老乡亲,你的工作就不会偏离轨道。心怀私利、目中无人,视有意见的群众为“刁民”、为“乱民”,那将把同人民的鱼水关系搞成水火关系,水火不容,必将毁灭自身!

始终要相信:农民的集体智慧,才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唯一源泉!把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抛在脑后。对自己的父老乡亲高大空者,党规党纪已经约束不了他。恣意妄为,把自己置于党规党纪之上,举手投足之间以自己为中心,管不住自己的手,守不住自己的心。忘了自己是谁,记不住一个共产党员姓共,不配称为一个共产党员。这样的共产党员老百姓会说:活着不如死了!

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要牢牢记住“六个坚持”:一是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二是坚持勤奋学习不放松;三是坚持勤奋工作不懈怠;四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能忘;五是坚持遵守党的纪律不走样;六是坚持“两个务必”不变色。

父老乡亲的事事无巨细,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事,总认为这些事情太不值得放在心上,总想着做大事,恐将一事无成。君未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踏踏实实做点实际的工作。不要小事不想做,大事做不来,挥霍时间。

*曾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献身精神,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每一位共产党员,请记住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活着,就活在人民群众的中间,死去,也要让大家记住记住,你是为父老乡亲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8月13日13时,入院治疗才十多天的龙增刚猝然离去,年仅47岁。

消息传开,万人悲恸。

殡仪馆里,哀乐低回、泪雨纷飞、挽幛如云。州领导来了、县领导来了、同事们来了、邻居们来了、乡亲们来了……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支书含泪写下挽联:“革命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政廉洁于公于私光明磊落”。

英年早逝龙增刚,噩耗传来好悲伤;苍天无情招魂去,身后口碑著文章……连日来,办公室里、QQ群上,人们追忆着龙增刚生前的点点滴滴,用诗歌挽联寄托无尽的哀思。

瓮安县一位老领导感慨地说:“从没有看到一位干部的病逝,有过这样隆重感人的场面。”

为什么龙增刚会获得那么多人的爱戴?因为,他的心中装着群众,群众的心中也装着他。

扎根基层千锤百炼成“金刚”

26年前,年方20岁的龙增刚经过公开招考,从家乡贵阳坐一整天班车到猴场后,又扛着行李连夜步行10公里赶到青池乡报到。从此,这个一类贫困乡多了个秀才。

村民蒋华富至今记忆犹新:“刚开始来的时候看他个子小年纪小,有些看不起,问他工作搞得下来不。他只是笑着说试试就晓得啦。”一来二去,两人交往日深,成了好朋友。蒋华富教育孩子的一些旧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在龙增刚的帮助下,蒋华富的第二个儿子考上了大学,又在部队当上了干部。念叨起龙增刚的好,蒋华富老人直掉眼泪。

猴场镇松坪场村蒋全华有一个孙女叫蒋思忆,出生时父亲就去世了,龙增刚每年都要到蒋老汉家中去看望小女孩,给她送钱、送衣服、送学习用品,十多年从未间断。小女孩幸福地说:“我有两个亲爷爷!”

龙增刚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百姓疾苦,更关注乡村的发展。建中镇被称为“瓮安高原”,过去常年缺水,路也不畅通。龙增刚到建中镇任镇长后,就下决心治水修路。说起龙增刚治水,建中镇水库管理所所长王文祥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从格颈水库的抗洪抢险、病险库加固,到跑遍全镇45口水井……事例多得根本说不完。当时,一位水利局领导经常在工地上看到龙增刚,还开玩笑说一个镇党委书记整天就跟在水管所长屁股后面跑。

利用省公路局帮扶建中镇的契机,龙增刚又没日没夜的跑公路项目。扶贫队员也为龙增刚的精神所感动,临别手书对联相赠:“增产增收立党为公,刚柔并济执政为民。”两句开头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增刚”二字。水通路畅后,当地的茶产业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有2万多亩,除去土地租金,还有务工收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

“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龙增刚22年在基层摸爬滚打,担任过组织干事、组织委员、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等职,辗转于瓮安县的多个乡镇。当年群众口中的“小金刚”,如今已锤炼成名符其实的“百炼金刚”,龙增刚用自己的真诚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戴。

学习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龙增刚喜欢竹子的挺拔向上、高风亮节。他在办公桌对面挂上“人生如竹”的横幅激励自己、警醒自己。

2012年7月,龙增刚调任瓮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县委基层组织局长。此后,他力主的一系列工作如竹笋般节节向上。

他从村支“两委”班子换届着手,实施“领头雁工程”,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并提请县委研究同意,对村干部进行职业化管理,先后两次对村干部报酬进行了提标,在原基础上每月增加工资800元,实行了工龄工资补助政策,并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他借行政区划调整契机,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4个,其中“村社一体化”模式11个,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他采取村企联建、强弱带建等方式,先后探索建立了非公党建工作服务站、社区党(工)委等一批基层党组织,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引领、服务、促进发展的功能。

龙增刚在观溏村慰问困难党员。

在他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三年里,瓮安县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获“全州第一”,机关党建工作先后得到了贵州省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高度肯定。2013年,驻企特派员工作在全省工商联推广学习;,创新开展的“1+3”机关党建服务模式,被评为全国建设服务型机关最佳案例和全省机关党建创新成果二等奖。

今年2月,龙增刚升任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分管干部工作。有的人认为,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应该很风光,更不会差钱,但走进龙增刚家里,除了一台旧彩电,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

龙增刚的妻子赵益芬当初放弃贵阳牛奶厂国企工作,来到乡下陪伴他,做过代课教师,卖过米粉、牛奶,直到今天也只是一家物业公司的临聘人员。龙增刚曾经在乡镇任党政办主任分管食堂,但也不愿让妻子到食堂干活,就怕别人背后戳脊梁骨,说自己公权私用开“夫妻店”。

龙增刚的弟弟龙解国没有固定职业,家庭比较困难。妻子也曾想让他帮弟弟谋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可龙增刚对她说:“弟弟找不到事做,我也晓得,但如果要动用我手中的这点权力来帮他,那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妻子只好把弟弟叫来跟着他们一起住,在县城摆个临时摊点烤蛋饼养家糊口。

一次,一位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干部想进城,借口向龙增刚汇报工作,提着礼物到他家拜访。“礼物请你提回去!”龙增刚严词拒绝:“只要你确实优秀,现在进县城可以参加遴选,机会很多的。”这位干部不甘心,临走时将礼物留下,龙增刚硬是让妻子当场给还了回去。

人生如竹,龙增刚的一生,始终用竹子的品格对照自己、要求自己。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