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党员干部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23-06-16 05:29:24 来源:现代语文网

导语:*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党对*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以下是由现代语文网收集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员干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一)

理解科学内涵坚定三个自信

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何理解*的科学内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大主题,简单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关系着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我们党宣示这一治国理政理念,是基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特色*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更是我们对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国际形势挑战的分析判断。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和前所未有的,但过度消耗资源、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腐败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伴随而生。社会上,否定三十年改革开放,否定改革前三十年我们领导的*实践,否定党的领导和*的各种错误思潮时隐时现。国际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的颠覆、打压、遏制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声音交替出现,美国主导的重返亚太战略、亚洲再平衡战略直指中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明确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关键问题。

一、*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而创立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可以追溯更远。从空想*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再从俄国十月革命及实践到苏联*模式,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从学习苏联模式,开始了*的宝贵探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经验教训,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围绕什么是*,怎样建设*在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大胆探索,用新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成功开创了*。这条道路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民族复兴。*焕发出勃勃生机,受大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拥护。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二、*的内涵十分丰富

*的科学内涵,揭示了*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的根本保证。

*说,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就不能胜利。

*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事业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要倒退到四分五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的本质规律,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的直接动力。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统一于*实践过程中。

第三,“两项基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的根本任务。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促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强调,*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伟大实践上。

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要清楚认识在中国选择、坚持*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唯一选择。

要深刻领会掌握*的丰富内涵及精神实质;

要清醒认识在推进*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党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

要深刻理解*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发展和创新;

要忠诚党的宗旨、信仰、组织,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增强国家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