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社微课程登录:http://exam.cabplink.com

2023-06-19 09:45:46 来源:现代语文网

建工社微课程登录:http://exam.cabplink.com 

作为我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企业之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建工社”)是我国由传统出版商向现代专业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典型代表。截止2015年8月,“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458388人,2014年该平台数字出版收入高达1800万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建工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希望对业界同仁有所启示。

建工社作为专业科技出版社,以专业性、学术性的出版内容为主,聚合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建设领域专业出版社的品牌优势,探索适合专业社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服务方式、产品的盈利模式,启动了“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了以“中国建筑出版在线”为品牌的6项在线服务。

建工社自2013年被列为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之后又相继被列为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应用试点单位,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该社的数字化转型、知识服务提供都有独到之处。

发挥专业优势,提供行业知识建工社的出版物主要包括建设领域各专业学术专著、应用技术图书、工具书、标准规范、学校专业教材和行业培训教材等,为建设行业发展和建设人才培养提供知识服务。建工社社长沈元勤介绍:“通过分析国内外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我们意识到,做好专业资源库建设,为行业提供专业服务,这是专业出版社未来数字出版的生存之道。”

基于以上分析,建工社制定了数字出版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即:发挥建工社品牌优势,依托建筑行业优势资源,开展建筑专业知识应用与信息服务;从实际出发努力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建筑专业数字出版品牌,为建设行业提供可信的、全面的、最新的和持续的专业知识服务。一是服务于教育培训,二是服务于生产应用,三是服务于科学研究。服务的对象包括机构(建设类院校,培训单位,科研单位,规划、设计、施工等企业),行业从业人员(研究人员、管理人员、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岗位操作人员等),还有对建筑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由于专业领域的受众定位清晰,需求相对固定,产品针对性强,相对于其他领域具备很好的统一性。

2012年,建工社与北大方正电子签署了“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合作协议,随后该社打造了“中国建筑出版在线”这一专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6个在线服务子频道,锁定不同用户群,聚合相关优质内容资源推出数字产品和服务,为行业从业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服务,专业提供功能性较强、能解决问题的信息产品。一方面,为使用者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化环境与支持,另一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协作和信息服务平台,对提升出版的产业化规模具有现实意义。2014年,文化产业基金项目“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完成验收,举行了“中国建筑出版在线”发布会,共获得财政部2550万元基金支持,随后,该社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

2014年该平台的数字出版主要收入分为两个部分:显性收入主要来源于考试培训视频销售、网络电子书的销售、面向机构的电子书和数据库的销售、本部门数字产品的销售,2014年实际销售收入为300万元左右。隐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数字出版物增值服务、教材课件制作和服务,2014年销售收入为1500万元。该平台注册用户增长很快,2014年底注册用户38.6万人,目前已经达到了45.8万人,主要是参加建造师考试的人群,建工社利用注册用户的数据,对这一人群提供精准的微课程服务。数字平台的推广工作,主要通过百度关键字营销。

该平台的“教育在线”子频道,以教材为基础,书网互动,目标是逐步实现教材多媒体制作、立体化阅读。现阶段,主要通过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材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其视频课程栏目包括岗位培训、微课程和名师讲堂三个板块,满足不同层次的网络教学需求;教学课件、素材共享、模拟试题等栏目为学校师生提供付费课件购买、免费素材下载和网上答题,并与配套教材链接;教师服务栏目可为合作院校提供院系电子书架、样书申请等系列服务。

“考试培训”子频道开展网络增值服务与在线考试培训服务,丰富了建工社的产品线,为读者提供更多形式的知识服务,进而带动整个在线服务平台读者点击率。在为读者提供免费的增值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了在线视频学习服务、试题服务等延伸服务,给读者带来多终端的立体阅读形式,让纸书与网络产生互动效应,让读者真正感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极大的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平台上线,通过实名注册、图书印制增值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反盗版的效果,提高了正版图书的销售。

包括建筑设计方法、施工工艺方法、工程案例、标准规范等。“建筑文库”和各专业资源库还包括大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工程建设经验总结,为建筑科学研究和建设科技创新提供相关知识检索和服务。

坚持“融合”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沈元勤认为:“出版转型的关键是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他进一步分析:“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融合’这一关键词。‘融合’不仅仅是传统出版和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手段融合,更重要的是和当前出版业务融合,这个融合首先通过实现纸数融合、立体阅读、书网互动、延伸服务来增强传统出版物的竞争力,来实现传统出版物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促进作者、编辑、用户在创作、呈现和使用观念上的融合;进而在出版企业实现管理机制、组织架构、绩效考核上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纸质图书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探索实践相脱节、数字产品的开发与纸质图书出版流程相分离,为实现最终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与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专业性、学术性的优质出版内容资源,聚合包括“中国建筑出版在线”为品牌的6项在线服务:建筑图书在线服务、建筑图库在线服务、考试培训在线服务、标准规范在线服务、教育在线服务、工具书在线服务。该平台推出了多部以U盘介质为载体的数字出版物产品,如“项目经理电子书架”、“岩土工程经典珍藏电子书”等,并结合网络增值平台,形成了书网互动、延伸服务、互为扩充。针对移动终端推出了建工社“建筑文库”移动学习App、室内设计师杂志App、建筑师杂志App等。通过这些在线服务,为建筑专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终端、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下一步建工社将重点开展以“中国建筑全媒体资源库”为基础的建筑专业系列知识库建设,总体规划是将建筑领域分为13专业板块,建立13个建筑专业数字资源库。如其中的“建筑施工专业知识资源库与信息服务平台”就由“4库1平台”组成,包括建筑施工工艺工法库、建筑施工可视化资源库、建筑施工管理与技术文件资源库、建筑材料与施工机具设备产品选型库和专业人员在线学习互动平台,将海量资源聚合整理、分类发布,并实现交互服务。规划2016年搭建面向建筑领域全体从业人员的“建筑专业人员在线学习互动平台和分销平台”,建立科学的知识分类体系动态维护机制,开展精细化、知识化的增量数字资源生产,研制企业标准,配置知识资源管理工具,打造多形态、多渠道、多终端发布的建筑立体化数字产品及信息服务模式的架构,成为建筑从业人员查阅资料、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及建筑企业现场技术人员的移动数字图书馆。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