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村官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篇

2023-06-15 21:22:32 来源:现代语文网

(篇一)

“小李就是我们村里一老一小的‘小棉袄’。”拿到大学生村官李炳春给村里老人们送来的棉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芦家台村78岁的蒋行美一脸笑容。

大学村官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材料二篇

蒋行美嘴里的小李,叫李炳春,1992年出生,2015年8月被选调到博山区石马镇芦家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一年多时间里,他和村民一起开发了20亩的扶贫基地,并办起“青苗”小课堂照顾村里的孩子,用村干部的话说“小村官帮了村里大忙”。

博山,因为山多得名。芦家台村虽然靠着美丽的五阳湖,但地处山区,村民整体收入并不高,特别是“一老一小”问题明显:老人没有太多收入来源,村里还有30多个贫困户;不少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村里有不少留守儿童。为此,李炳春干起了“两大工程”。

首先是开发扶贫基地。李炳春发现,当地山区人均耕地少,种小麦玉米的收入低。为此,他和村干部商量,并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把村里荒地利用起来种植经济作物。说干就干,李炳春撸起袖子和部分贫困户村民们翻土、开荒,很快就整理出20亩暂时闲置的荒地,今年4月份种上了有机小米、有机黄豆等作物,生产“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无公害农产品。

“这小伙子戴着眼镜还有点学生气,但干起活来却不含糊。”蒋行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扶贫基地有了好收成。为了能让小米、黄豆卖个好价钱,李炳春还给产品定制精美包装,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但毕竟以前没经验,销路并不顺畅。为此,李炳春不断打电话、跑商家,上门推销,最终把农产品都销了出去,还卖了个好价钱。

“除去成本盈利2万元。”李炳春给记者算账说,基地用工22人次,总工资15600元,最高的拿到400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促进了脱贫。”期间,为了不耽误给老人们开工资,他还向朋友借钱垫付。

在帮助村民提高收入、尽快脱贫同时,李炳春还办起了“青苗”小课堂,让留守孩子放学后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其中一个孩子母亲瘫痪在床,父亲在外打工,平时只有年迈的奶奶照看。这个孩子刚到“青苗”小课堂时,性格比较内向,也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不好。除了辅导功课,李炳春还跟这个孩子聊天、去家访,渐渐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从班里40多名上升到了前10名。

过去一年,李炳春不仅辅导孩子们功课,还带着孩子到五阳湖边捡拾垃圾、去公园看大熊猫、举办趣味运动会,参加国学夏令营……这个小课堂让孩子们在上课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在上级团组织部门的支持下,“青苗”小课堂现在被正式命名为“希望乐园”。

如今,李炳春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俨然成了芦家台村的“孩子王”。“能帮助小朋友们快快乐乐地学习、成长,让我这个‘村官’干得特起劲。”他说。

除此之外,李炳春还给村民们发了便民服务卡,村民有什么问题疑问,都可以打电话找他帮忙。帮着村民跑镇里、区里办理各类手续成了李炳春的“日常工作”,“有事找小李”也成了村民的新“习惯”。

今年临近春节,李炳春利用扶贫基地的收益为村里132位70岁以上老人和26名小学生买了新棉衣。“农村人十分节俭,去年冬天看到有位70多岁老人穿着五层褂子,但舍不得买件像样的棉衣,就想着哪天能给他们都买件棉衣。”李炳春说。

芦家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玉斋说,大学生村官为村里带来了新思路、新理念,为农村新一轮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小伙子能吃苦、有干劲,村里没人说他孬,真是帮了村里的大忙。”

(篇二)

*,女,1*6年10出生,*县*镇*村人,中共党员,*年7月毕业于*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警察学院)法律系,*年10月被选聘为*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现任*县*村村委会主任。五年来,她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省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创业女性、*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年,当选为*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年,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市四次人大代表。*年,当选为中国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在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牢记在大学期间辅导员老师的就业指导,大城市并不是施展抱负的唯一选择,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最容易干出业绩,顺应历史趋势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于是,在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机会,投身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工作岗位之后,她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决定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村土地是典型的淤泥土,村民一直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不高,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决心带领村民创业,促进*村经济发展。

1、2021农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总】

个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一邵杰,男,生于1970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万家桥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玉台镇万家桥村由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进行对接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南充市、阆中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总公司于2015年7月开始开展精准...查看更多

2、2021年最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李军,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大专文化,2004年1月参加工作,2006年6月入党,现任兴隆镇社保站站长,8月,由组织选派担任兴隆镇蒙溪街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他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理思路、谋发展,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抓队伍强素质。初,镇党委派他到蒙溪街村驻村,当时的村支部是全镇的后进支部,村上各项工作...查看更多

3、精选个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个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一邵杰,男,生于1970年7月,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精准扶贫万家桥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保进度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玉台镇万家桥村由四川阆中天然气总公司进行对接帮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南充市、阆中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总公司于7月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查看更多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业。*年8月,*组织村民数次到周口市鹿邑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考察,经过充分论证,回村后与村民共同筹资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无技术、缺资金。初步估算,建规模2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次性投资至少需要22万元。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她坚定信心,多方筹资23万元,建立了蔬菜大棚6座。为了能够全面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除了购买《科学种植致富100例》、《温室大棚建造与使用100问》、《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等书籍外,*还虚心向有种植蔬菜经验的村民请教。在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过程中,*吃住在蔬菜基地。天有不测风云,*年1月的一场大雪,4个棚被压塌,10余亩刚出土的黄瓜苗出现冻害,面对困难,*没有气馁,多方向蔬菜种植专家求教,采取覆膜保苗等补救措施,保住了黄瓜...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