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读傅雷家书的感悟与读后感4篇

2023-06-18 23:14:16 来源:现代语文网

篇1

我开始因为没有读过好奇就翻了翻,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可能我与作者同为父母的缘故吧,读来很多地方都颇有同感,但更多的是受益良多,所以我建议所有身为父母的家长和老师都把这本名著作为必读书吧!

父母读傅雷家书的感悟与读后感4篇

在我写感受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傅雷及其家庭成员:

傅雷??生于1908年4月7日,卒于1966年9月2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夏倍上校》、《幻灭》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及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朱梅馥??傅雷之妻,1913年2月20日出生于上海,卒于1966年9月2日,曾与丈夫整理并出版了《傅雷家书》。杨绛称其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

篇2

《傅雷家书》在书架已躺多时,当初一口气买下两本家书,《傅雷家书》和《曾国藩家书》,一直未曾翻动,内心总是矛盾的,每次想要打开时,却先入为主地认为离我生活甚远,想必不能马上共情,最近,整理书架,再次拿起这本书,随手翻动几页,便觉正是读书时。

这本书收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其中以傅雷的书信为主体,全面展现了傅雷的艺术思想、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也生动体现了傅雷真诚、正直的品格。

傅雷先生的每一封家书中,无论是对儿子生活的体贴关心,还是是对儿子所遇困境的帮助鼓励,无不体现了傅先生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时时事事教育儿子如何做人。

儿子傅聪学习钢琴,傅雷先生鼓励儿子在艺术道路上不断精进的过程这反复强调,先做人,后做艺术家。这个做人,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世俗意义上的做人,而是要做人格卓越、精神上有所升华的人。怎样才能有一个广阔的人生格局呢?傅雷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这种真诚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真有所感,要能够放下虚荣心去正视自己、了解别人。对艺术、对真理的真诚,傅雷把它称作"赤子之心"。

傅聪独自在外求学,有段时间学习进展不顺利,消极的态度和情绪见诸笔端,傅雷看到儿子的这些家书,亦是担心、焦虑,先生除了及时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之外,更多的是和儿子探讨如何平静对待人生的挫折和苦闷。挫折和苦闷,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傅雷认为,需要区分"小我"的苦闷和"大我"的苦闷。总的来说,"小我"的苦闷是狭隘的、对自己有害的,不容易解脱的,而"大我"的苦闷是有可能有益的。什么叫"小我"的苦闷呢?就是从一己之私出发的苦闷。这种苦闷是最伤人的,害人害己。那什么是"大我"的苦闷呢?就是从社会、从人类福利出发而产生的苦闷,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义、善良的。所以即使苦闷,也不会有害处,反而可能会激发自己做出一些真正的贡献。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前些天在里看到的一篇文章,清华大学的副校长施一公的一篇演讲词,施教授动情地说道,他和很多执着的科学家们有一点不一样,哪点不一样?大部分科学家因为兴趣驱使在做科学研究,而驱使施教授做科学研究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所以,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这种从社会、从人类福利出发而产生的苦闷,不仅没有压垮施教授反而是激发他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和教育领域做出了贡献。

当我们因为一次的小失败而发牢骚,感慨自己命运不好时,学着暂时不去忧虑个人的得失、委屈,跳出"小我",也许对我们自己的价值认知是一次有益的审视。

傅雷先生自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在艺术修养方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公式: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艺术表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先具备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领悟不同的艺术境界,然后才是好的艺术表现力,他给了儿子傅聪最好的艺术教育。这些思想给我们普通大众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以最具实践价值的引导。

艺术鉴赏贵在通,"通"就不局限、不迂腐,就能培养格局、眼界、心胸。傅雷鉴赏艺术作品,往往是先从这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入手,再分析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后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意境。艺术表现贵在化,傅雷认为,艺术表现最看重的是"化"。因为化,所以能忘记自我,与艺术作品合一,与观众或听众合一。怎样才能做到"化"呢?首先,千万不能做艺术工匠。如果过于注重技巧,忽略了艺术性,就很容易造成表达方式的机械和僵硬,就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其次,要达到理性与感情的平衡。傅雷认为,艺术表达的理性与感性平衡,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感性认识,有个初步印象和大概的认识;第二个层次是理性认识,深入了一步,了解到本质。但这还不是终点,必须要再深入下去,进入第三个层次,傅雷把这个层次称为"爱"或者叫"感情深入"。在这个层次上,艺术家把理性的认识再用心灵去体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原作者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附着在原作者的神经上,引起了共鸣和反响。

儿子傅聪在艺术上取的成就与父亲傅雷对他的艺术教育密不可分。如今,我们的孩子们都在我们的引导、要求下习得琴棋书画,想起一个值得深思的段子,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天天威逼利诱孩子练习钢琴,但有一天当孩子告诉她,他喜欢上了弹钢琴,以后要以弹钢琴为生了,母亲听到这些话却不干了。笑话也罢,事实也罢,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给了我们的孩子怎样的艺术教育,还是仅仅让孩子们多了一项技能而已,傅雷先生对儿子的艺术教育思想对我们是最好的启迪。

傅雷先生认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大多不会生活,这不是他们的光荣,而是他们的失败。傅雷始终教育儿子,重视生活本身,不要看不起生活的琐碎,生活的琐碎内容就是生活艺术的全部内容。从这些家书中可以看出端倪,很多时候,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传授生活经验,更是在一些生活细节方面不吝笔墨,看似絮叨,实则是对儿子最好的生活教育。

当傅聪告知父母自己谈恋爱了,傅雷除了作为父母的开心外,更多的是和儿子探讨对终身伴侣的认知,傅雷认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像对待人生中的一切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没有一样优点不是伴随着不足的,多次书信电话提醒儿子要求伴侣的时候,还是要想好可以忽略哪些小节,又有哪些本质性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傅雷还将自己和夫人的生活细节讲给儿子听,傅雷和夫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看法,能够正视自己和对方的不足,能够互相包容和忍让。这些对傅聪的婚姻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聪独自在国外求学期间,曾一度因为高强度的练习,身体出了状况。傅雷先生不仅仅是书信电话叮嘱儿子注意休息,更多得是与儿子探讨劳逸结合。傅雷经常说仅仅依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行不通的。在音乐训练之余,要多去公园,多去博物馆、美术馆,通过造型艺术和大自然来放松精神。劳逸合理安排,最重要的是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融入大自然,经常跳出自己的牢笼,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找到新的感觉和看法,可以启发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样的,定期欣赏造型艺术,可以调剂自己的状态,也会让音乐表达更丰富、更有生命力。傅聪国外求学期间,能在每日高强度的练习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也得益于与父亲不厌其烦的劳逸结合说。

傅雷先生对儿子傅聪的生活教育体现在生活的各种细节方面,他常对傅聪说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都是为了更完美地享受人生。

金庸先生曾说,傅雷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我想,我不仅是旁观了大家的各种风范,更是在观中受之启迪,汲之养分。书已合起,生活继续,傅雷先生的艺术思想、人生智慧和教育理念,将成为我拓宽人生境界和格局的明确指引!

篇3

《傅雷家书》中,傅雷曾对儿子写到:“你有这么坚强的斗争性,我很高兴。但切勿急躁。”坚持真理固然是件好事,而如何阐明并说服他人更是一门艺术。

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的真理,有时,他们是有分歧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若是想让对方信服,那便要拿出充足的证据与完美的语言技巧以及机遇。关于证据就不用多说了,没有证据是不会称之为真理的。而更关键的是语言技巧与机遇。人们可以接受轻声细语而会本能地抵抗那些咆哮声。一次谈话可能不够清晰也不能使人铭记,而“软磨硬泡”可能让人在不知不觉间理解了你的用意。或许人们控制不了自己,当火窜上脑门时只是一阵咆哮,而对方不会细想你在说什么,而只会反击和抵抗。所以,请忍住,耐着性子解释。人们可能放不下面子在别人身边听“絮叨精”;顾及面子而不好再一次次的说。所以请忍住心中的不愿,慢慢说。

机遇同样是可贵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别人生气时,不能惹他;当别人高兴时,不能扫他的兴。找不对机遇时,便会失败,或者过犹不及。只有耐着性子分析、等待,才能有好时机,才能有好结果。

忍耐可能不能满足一时的兴头,但却是长远上成功的基础品德。

篇4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伟大的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知识渊博的或只是一个只会下地耕作的农民,他们一样的伟大。在读傅雷家书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读着读着就让人对这么一份父子情钦佩。他们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

现在很多人都学会了隐藏自己,与其在阳光下赤裸裸地奔跑还不如在阴暗的隧道里奔跑,你从不曾理解我,我也从不需要去解释,还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书里面把自己的情感细细地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怕别人把自己看穿、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每点每滴,因为我们很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拥有一个谁也闯不进来的地方。回想着自己从识字开始,到跌跌撞撞地步入大学,知识更是增长不少,即使自己的文笔多好,却吝啬得从不给父亲写一封信,小时候经常见面,大了就只靠这电话来沟通,几乎都不用写信,就连朋友都只是发发E?mail,很少抓笔写字。现在即使情感是多么地泛滥,最多就是在自己的日志了通通宣泄完了之后就把那篇刚刚写好的日志删除,在生活里很多时候都在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从不敢轻易地让别人把自己的所有都看透。是现代的世态炎凉比以前严重了吗?还是人的意识发展得太快,社会跟不上步伐?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我们又何曾如此跟家里的长辈提及过这些问题?在学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让父母知道,更别说恋爱。不否认,我们曾经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认认真真地听着妈妈的话,按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事去学习,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有时候总觉得父辈们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们的想法,说了也白说或着遭到批评,或许也是我们太任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与心情去做事,尽管每次都会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体鳞伤,但是不论我们是多么的任性,不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地伤害了父亲,他总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们,从不因我们的一时不懂事而丢弃我们,这种感情也叫父爱。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那么一根线,牵着我们,一头系在家的门前,另一头系在我们的心上,无论我们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总有那么一个港湾,让我们的发动机有着驱动的能量,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为家里的那一根顶梁柱??父亲!

小学读傅雷家书读后感及感悟5篇傅雷家书关于爱国情怀读后感五篇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作文(三篇)高中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三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600字(三篇)傅雷家书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750字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虽然我们没有家书,没有像傅雷那样知识渊博,是著名文艺评论家又是文学翻译家。我们的父亲很普通,但是我们拥有的父爱却是不能用这些社会上的名衔来衡量,每一个父亲都是他们孩子的力量支撑。我们没有家书,但是我们有的是对父亲的惦念,对家的依恋,那是我们精神的最终去处,也是一样的永恒!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