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闯新路发言稿两篇

2023-06-15 12:28:29 来源:现代语文网

  1. 篇一:2016实事求是闯新路发言稿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前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核心是坚持真理,难点是敢闯敢试,目的是推动事业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6实事求是闯新路发言稿,欢迎阅读!

篇一:2016实事求是闯新路发言稿

当前,全省上下迅速掀起了学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合肥将以*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一大目标、五大任务”要求,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为抓手,以奋力闯出“六条新路”为实现路径,不断加快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步伐,在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征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

一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创新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强调,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落实好“十三五”规划,我们将继续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自身优势,努力闯出新路。坚持把创新置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围绕“创新水平全国一流”的目标,一以贯之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特别是,我们将深入学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五个方面下功夫,狠抓科技创新。发挥合肥基础科研创新优势,不断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价值链的对接,努力构建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政策支持、金融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文化等于一体的良好创新生态。“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加快建设国家量子中心、超导核聚变工程、空地一体化网络、国家级联合微电子中心、中俄超导质子研究中心、分布式智慧新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等“六大平台”。扎实推进科技、产业、企业、产品、市场“五大创新”,完善支持产业发展的“1+3+5”政策体系,大力发展对接国家战略、市场潜力巨大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同步改造提升制造业、农业等传统产业。继续抓好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深入实施“*”、“228”产业创新团队等工程,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发挥好“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功能,全力做好对人才的精细化服务。

二是扎实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次在安徽视察中,多次讲到改革开放,强调改革是要动奶酪的,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我们将围绕中央、省委的改革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紧密结合实际,继续在创新驱动、行政体制、国资国企、城市建设、财税金融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进行探索,努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合肥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优势,加快构建“四港”“三区”“一中心”等八大开放载体,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落地落实,着重在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优化现有供给结构、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着眼于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的定位,着重解决好公共服务不足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等高对接”问题。坚持市场导向,深入开展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催生新的企业、开发新的业态、提供新的产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加大文化旅游、安全食品、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健康合肥”建设。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以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揽,进一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努力建设一个“有土皆绿、是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生态城市。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行动,推动巢湖湖区总体水质逐步改善;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强力推进“九大专项整治”,推动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大力实施绿色森林增长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行动,加快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同时,持续抓好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好节能减排任务,带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四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强调“要自觉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我们将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投入,继续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抓好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规划建设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补短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继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大建设”,抓好精品道路、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环湖十二镇和其他重点特色镇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

五是以学习贯彻党章为抓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全面从严治党。*指出,“两学一做”,基础在学,首先要学好党章;强调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依据和总遵循,也是全体党员言行的总规矩和总遵循。当前,合肥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推动学习教育有序开展。在学习教育中,我们将按照*的重要指示,把学习贯彻党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章与*系列重要讲话贯通起来学习,按照“七个联系实际,三个深入思考”的要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懂、真信、真用。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决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并向基层延伸,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严肃查处贪污腐败和懒政怠政等问题。同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篇二:2016实事求是闯新路发言稿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的和田,阳光明媚,春意融融。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团结新村,也呈现出早春时节的忙碌景象。这个在茫茫沙漠中神话般崛起的现代新农村,犹如一颗沙漠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引世人瞩目。

年初,在经过生态效益、水源地、土质等方面全方位规划论证后,和田市大胆向沙漠进军,在大漠深处探索建设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沉睡了万年的沙漠开始被唤醒,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着雄心勃勃的人类。建房子、修路、种树、铺设地下管网、建设温室大棚……人类独有的创新精神在这项巨大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上自和田市政府部门,下至普通村民,无一不开动脑力,在沙漠上做着各种探索和尝试,为将这个“新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诗意栖居而努力。沙漠大棚里种出“摇钱树”站在团结新村村委会楼顶放眼望去,一条条道路笔直整洁,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房子漂亮时尚。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连绵成片、一望无际的现代化温室大棚,虽然初春时节万木萧瑟,但大棚里却是绿意盎然,生机无限。

将荒漠变良田,这是和田市利用现代科技,在沙漠地区创造的一个奇迹。目前团结新村的千余座温室大棚已成为这里500多户居民的“摇钱树”。

时至今日,和田市农业局党组副书记、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唐金元依然无法相信这个奇迹是自己参与创造的。“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3月25日,行走在大棚之间,这个肤色黧黑的汉子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能不能在沙漠里大规模地进行设施农业生产?”年初,当唐金元领到这个艰巨的任务时,他顿觉肩上沉甸甸的重负,“在沙漠里种植蔬菜、水果,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这个跟土地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农业技术员开始研究沙漠。和田市并无沙漠种植蔬菜的先例,他带上技术人员先后赴北京、山东等地学习沙漠种植技术,又到洛浦县、宁夏回族自治区等有沙漠种植经验的地区去“取经”。

“沙漠中有很多土质并不适合植物生长,但有一些有机质含量高的沙壤土适合植物生长,”唐金元说,“庆幸的是,我们采集的土壤样本经北京农业大学的国内顶尖专家研究鉴定,可以进行规模化农业种植。”

3月,乍暖还寒,正在建设中的团结新村一派繁忙景象,沙尘暴的不时入侵,让这里愈加显得凌乱。

唐金元带着17名农业技术人员进驻团结新村,他们要负责温室大棚的规划和设计,还要在村民住进来之前培育好种苗。

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黄沙上,满眼寻不到一丝绿色,唐金元的心里并不踏实,虽然学过相关的沙漠种植技术,虽然土壤样本也经过专家的认可,但要真刀实枪地操作起来,他远远谈不上成竹在胸。“沙漠里的气候和陆地不同,干旱缺水,温差较大,而且经常有风沙,给我们试种植带来一定困难。”唐金元说。他知道,前面有重重困难,但他们必须得铆足劲儿,像刘翔跨栏一样把这些困难远远抛在身后。

大棚盖好后,8月份开始育苗,大家选了8座大棚作为“试验田”。沙漠里夏天极热,冬天极冷,能在这种环境下成活的种子必须“皮实”,既要能耐高温、耐低温、抗盐碱,还要能抗病虫害。他们精挑细选,不敢有丝毫懈怠,用的土也是进口的高品质营养土。

在精心培育下,首批70余万株西红柿、黄瓜、辣椒苗绽出嫩绿枝叶。守着这些娇嫩的小苗,大家像守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刻也不敢离开。8月的沙漠,中午时分温度有时达到50℃,担心种苗被晒死,他们顶着毒辣的日头,用消防用的洒水车给种苗浇水。针对沙漠缺水的问题,他们采用了高效节水滴灌和防渗处理等新技术,解决了水和肥料的问题,种苗长势喜人。

那段时间的艰苦,在唐金元看来是一种人生的历练。团结新村虽初具雏形,但许多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没有饭馆,他和大家从家里自带干粮;晚上没地方睡觉,他和技术人员在大棚外露天而眠,早晨起来满头满脸都是沙子,甚至嘴里都是沙子。一天中,有十四五个小时在大棚干活,晚上累得精疲力竭。几个月下来,他们个个成了皮肤粗糙,脸色黧黑的“庄稼汉”。

付出终有回报。当年10月,团结新村村民开始陆续入住,在8座大棚里,村民看到长得郁郁葱葱的种苗,欣喜不已。

“我们试种成功,填补了和田市沙漠种植农作物的空白,”唐金元骄傲地说,“新疆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对我们种出的蔬菜质量给予高度赞赏,喀什、阿克苏等地也有人来参观。”

70余万株种苗被团结新村村民移进自家大棚,也成为家家户户的希望,在村民们的精心侍弄下,这些小苗茁壮地成长着,在茫茫沙漠中神话般崛起的团结新村呈现出一派现代新农村景象。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