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育云公共资源平台登陆精选

2023-06-14 12:07:02 来源:现代语文网

资讯一:

技术人员入校与老师面对面磨课,共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成为武汉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常态。几年来,武汉市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先后购买天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和教学助手、家校帮、互动课堂等应用软件,老师们在使用教育云平台和应用中遇到问题,或者有新的教学构想需要技术支持时,随时请技术人员进行在线指导或入校服务。武汉市积极探索的“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免费使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近日在教育部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引起关注。

据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免费使用”这一模式,武汉市15510个班级、1272个机构、83343名教师、1039905名学生开通了空间;61位市级名师、100多位区级名师在武汉教育云平台上开通了“名师工作室”;近2.9万名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助手”软件开展教学;近3万名教师开通了在线作业服务。

2012年11月,武汉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城市。与以往试点工作不同,教育信息化作为新生事物,单靠教育内部的力量难以快速、有效推进,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积极参与。

武汉市教育局邀请教育部有关专家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共同组成专家小组,对武汉市教育信息化的购买项目、标准、程序进行详细调研和严格论证,形成了具体操作方案。按照该方案,教育局每年对天喻教育所提供的的教育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进行逐项考核,按考核结果定价,再依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采购。

近四年来,武汉市、区两级政府共计投入8个多亿,用于改善信息基础环境和购买平台、资源、软件和服务。除天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外,还采用同样的方式购买了人教社数字资源、网络运营等服务,基本建成了基于云构架的“三通两平台”,促进了教育创新转型,加快了武汉教育现代化进程。

模式创新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激发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促进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10月底举办的2016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中,武汉市共有57人获得一等奖,63人获得二等奖。

推进教育信息化,既需要技术的革新,也需要模式的创新。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武汉市的探索从实践层面证明了这一方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新经验。

资讯二:

教育部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昨日在武汉四中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教育工作者齐聚武汉,展示交流现代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武汉教育应用“云”平台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全国关注。

武汉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运用专项试点城市。“武汉教育云”作为城市一站式教学平台,为老师提供集备课、教学、测评、进修、交流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空间服务,为学生提供集上课、答疑、测评、交流为一体的一站式学习空间服务,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了解孩子成长的互动空间服务,为学校提供集学校信息发布、教学教务管理、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化管理空间服务。在应用中形成“教育云+课程”、“教育云+课堂”、“教育云+教师”、“教育云+学生”、“教育云+评价”、“教育云+管理”等应用模式,如“教育云+课程”是让海量资源“云上”共享,改变了传统的以教科书为主的课程资源呈现方式。

现场会上,崇仁路小学数学老师李雪芳和华师一附中物理老师苏航各上了一节展示课。其中,小学数学展示课上,老师和同学们手中拿的不是课本,而是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跳跃着五颜六色的图形,孩子们“玩”得入神。在物理展示课上,苏航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自山西太原汇丰中学的校长张秀玲感慨:利用新技术,武汉的老师们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动手拍身边的照片、做实验,做到了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运用到生活中去,值得借鉴。

技术人员入校与老师面对面磨课,共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成为武汉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常态。几年来,武汉市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先后购买天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和教学助手、家校帮、互动课堂等应用软件,老师们在使用教育云平台和应用中遇到问题,或者有新的教学构想需要技术支持时,随时请技术人员进行在线指导或入校服务。武汉市积极探索的“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免费使用”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近日在教育部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引起关注。

据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学校免费使用”这一模式,武汉市15510个班级、1272个机构、83343名教师、1039905名学生开通了空间;61位市级名师、100多位区级名师在武汉教育云平台上开通了“名师工作室”;近2.9万名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助手”软件开展教学;近3万名教师开通了在线作业服务。

2012年11月,武汉市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城市。与以往试点工作不同,教育信息化作为新生事物,单靠教育内部的力量难以快速、有效推进,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尤其是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积极参与。

武汉市教育局邀请教育部有关专家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共同组成专家小组,对武汉市教育信息化的购买项目、标准、程序进行详细调研和严格论证,形成了具体操作方案。按照该方案,教育局每年对天喻教育所提供的的教育云平台、应用软件的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进行逐项考核,按考核结果定价,再依照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采购。

近四年来,武汉市、区两级政府共计投入8个多亿,用于改善信息基础环境和购买平台、资源、软件和服务。除天喻教育的教育云平台外,还采用同样的方式购买了人教社数字资源、网络运营等服务,基本建成了基于云构架的“三通两平台”,促进了教育创新转型,加快了武汉教育现代化进程。

模式创新调动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激发了新的教育生产力,促进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10月底举办的2016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中,武汉市共有57人获得一等奖,63人获得二等奖。

推进教育信息化,既需要技术的革新,也需要模式的创新。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要“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有资质的企业、机构开发优质资源、提供优质服务”。武汉市的探索从实践层面证明了这一方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供了具有推广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新经验。

到今年年底,武汉市所有校园将均能享受“国家教育云”资源的推送服务,共享知名重点校园的教学课件、视频、教案等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云教学应用,并以此提高校园信息化教学水平,让中小学生接受更高质量、更公平的教育教学服务。

学“等量代换”,教室电子白板上出现“曹冲称象”的Flash动画;老华夏诗文磨一节课,众多名师当智囊……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云”试点城市,武汉的不少中小学已率先进入教育“云”时代。

武汉建设“教育云”的基础构架是“三通两平台”,其中“三通”为“班班通”、“校校通”、“人人通”;而“两平台”则为教育教学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资源不足和教育管理问题,为用户构造千变万化的个性应用。

“按照计划,到,武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小学校和学生均可通过网络接入该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网上共享。”武汉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说。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