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

2023-06-10 04:24:20 来源:现代语文网

2017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要求, 年初召开了全省精准脱贫驻村工作动员大会,会上省委副书记赵勇寄语驻村干部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这意味着驻村第一书记必须肩负起“突击队长”的重任。今年46岁的市直工委组织部长曹爱国同志,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就任桑园镇宋家院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 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为宋家院村尽早脱贫付出了艰辛和努力。

1刻苦钻研政策,用心学习强素质

曹爱国同志一直从事机关工作,虽有过几年驻村帮扶工作经历,但挂名居多,“三农”经验偏少,履职第一书记的他坦言压力很大、责任很重。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他懂得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早在省、市动员会尚未召开之前,就已经着手为驻村工作做“充电”准备。他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决定,深刻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见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剪,看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听到讲话中好的观点就记,光剪报和笔记就足足一大本子。除此之外,他还虚心向之前下乡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单位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听他们分享驻村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思考琢磨,认真揣摩做好“第一书记”的经验和技巧,为日后顺利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讲党课_副本.jpg

2摸清民情村风,增进干群鱼水情

宋家院是典型的纯农业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资源短缺。曹爱国同志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全村82户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在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诉求等,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翻阅,看一看还有哪家的诉求没有解决,然后明确目标抓紧落实。在深入农户走访的同时,他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群众对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的期盼要求等等。他还经常走上街头、地头等人群聚集的地方,主动与群众唠家常,倾听群众最关心的热难点话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段时间调研走访,他就把村班子建设、生产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民情民意等摸得一清二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真可谓了然于胸,为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聚焦热点问题,倾力破解赢民心

在广泛调研走访、吃透村情的基础上,曹爱国同志和工作组、村“两委”成员一道,经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后精心制定完成了贫困村帮扶计划,以及逐户制定了帮扶手册。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予以破解。针对“两室”设施不齐全的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近5万元,完成了内部制度、外墙粉刷、监控安装等软硬件建设,使闲置多年的“两室”旧貌换新颜。并把村北断头路铺设、休闲小公园、村中心广场等基建项目,列入帮扶计划,只等资金到位后抓紧设计施工,预计投入资金将达15万元。他还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外墙面抹灰并绘制文化墙。在结对帮扶贫困人口方面,他协调市直工委、市农发办相关领导,结对帮扶村里的6个低保户,并送去6000多元的慰问金、慰问品。带领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先后到献县、盐山、沧县等地考察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开阔了视野眼界。

4心系贫困群众,多办实事解民忧

群众对”第一书记“期望值很高,看到群众那期待的眼神,他就下定决心要多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他先从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琐事做起,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村民王福平老人年近八旬,是村里的低保户,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曹爱国同志主动把老人作为自己的联系户,经常买糕点、食物去探望老人,陪她说话、帮她做饭,老人逢人便夸“第一书记真是杠好了”。村民邢建国的一处旧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与两个儿子儿媳、三个孙子孙女挤在一起住,而这处旧房位于村主干道正中位置,非常有碍观瞻,正是清拆的重点,曹爱国同志与村主任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并积极为他申请了2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并协调单位另出资4000元作为困难救助款,帮其拆掉了旧房,盖起了新房。村民宋士学的孙子今年高中毕业赋闲在家,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联系市扶贫办帮其报名参加了海信集团定向高级技工培训班,实行半工半读,入学即签订就业协议,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令宋士学一家人深为感动。

5坚持以身作则,模范引领当标兵

身正才能正人,律己方能服人。曹爱国同志深谙此理,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坚持公道处事、民主理事、按章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第一书记”的他特别注意如何处理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共事、和谐相处,既敢于担当负责,又不越权越位,注重发挥村“两委”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在“两改一清一拆”专项行动中,他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冒酷暑、战高温开展义务清扫12次,脏活累活抢着干,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驻村工作组3人中,他年纪最长、职务最高,但凡事都亲力亲为,大到谋划扶贫项目、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小到完善“一档一册”、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他都亲自完成,真是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要亲自下厨,给同组的两个年轻人炒菜做饭,他的执着、热情让队员们伸出了大拇指,都称他是工作队的“好队长”“好大哥”。

2017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二

我叫郑强,是市卫生计生委派驻邱家店子村第一书记。今年6月17日,组织安排我到五莲县户部乡挂职党委副书记、邱家店子村第一书记。到村以来,认真履行职责,牢记脱贫工作第一责任和富民强村第一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多措促村经济发展,村庄整体面貌有了新的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

“铺下身子”,迅速投入脱贫攻坚

进村后,首先摸清村情民意。为尽快了解情况,通过对贫困户入户走访,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与村民闲谈交流,了解村民所急所想。有的村民白天出门务工劳作,我就早上或晚上去,一趟不在家,就两趟三趟,直到找到为止,共撰写民情日记50多篇。针对所了解的情况,与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干部因户制定扶贫措施和脱贫计划,实现“一户一策、一户一法”,为开展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着眼快速脱贫,做好“输血扶贫”文章

一是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协调市级专家和大型健康查体车到村免费为150余名村民诊疗,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后期跟踪服务。为村里所有精神严重障碍患者免费完成评残,办理特保和低保,让他们享受到国家补助和门诊报销的优惠政策。近期,将为12名残疾村民评残。在此基础上,与医疗机构联系对接,12月底前将对户部乡所有参合并自愿参加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免费实施手术。二是启动孝德基金建设。积极与有关单位、企业以及爱心人士联系和沟通,设立孝德基金账户,为全村首批纳入基金保障范围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最高标准发放孝德基金。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村民看病得出村、文化活动无场地的问题,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建设,11月将投入使用。争取资金5万余元,对村办公室进行改造,改善办公环境。新建旅游厕所1个,方便游客和村民。

着眼村庄发展,做好“造血扶贫”文章

在加强“输血扶贫”的同时,更注重理路子、建制度、上项目,让村民成为发展的主角。一是抓教育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积极与日照市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开展知识、文化、科技“进村”活动,为全村小学生普及文化知识、辅导功课,并为部分村民免费开展网络培训。二是抓产业行业扶贫。利用产业扶贫资金30万元发展光伏产业,每年收入5-6万元,其中,70%用于贫困户脱贫。同时,为解决村里农产品销售问题,积极与日照市迪升生鲜超市和赛欧商贸有限公司沟通,与迪升生鲜超市达成供货协议。并将在日兰高速公路出口处投资建设300平米的五莲县“第一书记”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中心1处,正式运营后将极大促进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提高贫困户收益。三是抓文化和旅游扶贫。为弘扬村庄历史文化和提升村庄知名度,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系对接,建设“邱氏一门六进士、三举人”文化旅游景点,同时开设餐饮休闲场所1家,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

从进村到现在仅几个月的时间,取得的成绩也是初步的,微不足道的,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更加努力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与全村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们邱家店子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7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事迹材料三

“小陈书记快来屋里坐坐”,“陈书记吃点水果再工作啊”村民们热情的和陈明灿打着招呼。回想起刚来村里的情景,陈明灿很是感慨,那时的自己刚步入社会不久,下来做第一书记有些忐忑不安与拘束。如今驻村快一年,村民们已经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

“聚人心,强斗力”在工作中为组织建设添动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好办事。城头村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解决此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牵住“软弱涣散”的牛鼻子。为什么班子成员的战斗力不强?这是陈明灿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正本清源地解决好两委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开展后续工作。因此“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是陈明灿首要“战略”,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陈明灿基本上走遍了城头村每一户。“老表兄弟你好啊,今年收成还行不?”每到一户村民家中调研时,陈明灿都热情和村民唠嗑。近一百个日日夜夜的走访,付出疲惫与汗水,得到的却是百姓“心声”。终于,他找到了提升村委班子战斗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的“助力器”,他把开展党建工作,激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作为“发力点”。针对两委班子不健全、无党组织活动场所等问题努力探索解决方式。通过民主生活会、阶段性工作总结、谈心谈话等方式,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定期互相谈心、交换意见,自觉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营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气氛。

“谋民利,得民赞”在实事中为百姓生活谋福利

“陈书记啊,我们城头村的村委办公大楼是90年代建的土砖房,现在村级的党组织活动都无法开展”,“小陈书记,我们家主要靠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现在村里的农业用水都要靠电排从锦江河取水,电费、维护费都得花费我们村十几二十万呢”,听着老表们的“内心诉求”陈明灿书记眉头紧锁,他深知想要村党支部赢得百姓的“点赞”需要真正的为群众做实事,摆在眼前的一道道“难题”必须攻克!“哪怕自己多跑些路,总得为群众做点事。”陈明灿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关键在落实。陈明灿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所在单位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个人的社会关系与村支部书记聂建党紧密配合,一同为村里的经济建设谋布局、求发展,经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资金近50万元。城头村新建村部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使用。新村委办公楼,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设置了党员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改善了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办公条件。届时,城头村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在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城头村已争取到经济发展项目3个。分别是防洪堤坝改造工程、渡口维修及渡船换新、河口村至新屋村的长约1.8公里的道路修建。其中,防洪堤坝改造项目是中央立项。目前准备予以落实项目还有:从水利部门争取的电排抽水机器设备改造项目、光伏扶贫项目。此外,还为村里安装了价值近二十万的路灯十余盏,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自打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村里的变化确实蛮大,时常看到他与村支书一起在田间、水库等地走访、查看,当初他刚来还以为只是走过场,没想到对农村工作这么上心”一位老乡语重心长的说道。

“系民苦暖民心”在精准扶贫中为群众解忧

临近春节,气温骤降,泗溪镇城头村的老百姓大都呆在家中烤着炉火予以避寒。而第一书记陈明灿与村支书聂建党等村干部却准备冒着严寒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陈书记,这天寒地冻的你真要去实地走访、调研贫困户吗?我们村干部代替你去就行了,再说了抛开十多里的山路不说,他们可能不在家呢”一个村干部关心的说道。“聂哥没关系,不去实地走访是不能体会到人间疾苦的,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这点辛苦和贫困户比起来算得了什么?有时候精神上的慰藉比起物质上的帮助更能温暖人心”。陈明灿耐心说道。当天第一书记陈明灿一行共计走访、慰问10余名困难群众,陈明灿每到一家都要仔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以及需要政府予以救济的需求度,并详细的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陈书记,感谢你们过来看望我们,我们都是空巢老人,儿女常年不在家,看见你们过来就感觉儿女回来了一样,心里真的很温暖”。一名老奶奶紧紧的握住陈明灿的手热泪盈眶地说道。”这样的走访,在陈明灿看来已经是寻常不能在寻常的事情,但是他却从来不敢怠慢,因为他深知作为城头村的第一书记其言行举止不仅关乎着派出单位的形象,更是代表着政府和党在群众眼中的声誉。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余人,送上资金、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物资共计7000余元。

“春风润物细无声”只有把扶贫工作中的小事都做好了,人民群众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是陈明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精神,带领城头村干部与群众一起继续完善、扩大城头村的“致富版图”。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