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二)

2023-06-15 00:31:26 来源:现代语文网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思路在调研中逐渐清晰起来:

执纪理念需改进。有的纪检干部对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认识不到位,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不强;标本兼治、以案促改的主动性、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纪挺法前、纪严于法、纪法分开还没有完全贯穿到执纪监督的各环节、全过程。

“树木”与“森林”需精准把握。有的纪检干部满脑子都是案件,以大要案论英雄,对“树木”与“森林”的状况了解不够,净化政治生态用劲不足,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思想准备不充分。

“四种形态”需有效运用。有的纪检干部对“四种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标准和界限把握不够好,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不够。

规则意识需加强。有的纪检干部对新要求、新规定学习不够、掌握不深,认为管得太严,束缚了手脚,还存在学用慢半拍、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做到“正人先正己、执纪更守纪”?如何做到“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个别纪检干部还存在懈怠思想,尚无自省自觉……

这些工作中的难点,就是考试中的考点。正如省纪委领导在“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动员会上所说:要通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中迅速掀起真学真懂、锤炼党性,学深悟透、砥砺作风,学用相长、提升本领,学以致用、推进工作的热潮,使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党性观念明显提高、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思想作风明显改进、履职能力明显提升。

考点找得准,考题出得好。一场以上率下、思想先行、理论武装、学以致用的大考在全省范围全面开展。

怎么考?

??灵活多样、各显神通,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5月18日,郑州电视台演播大厅,灯火闪耀,座无虚席。由郑州市纪委组织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参加的“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知识电视竞赛正在激烈进行。

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6轮激烈比拼,选手们精神抖擞,沉着应答,纷纷“晾晒”学习成果和活动成效,气氛热烈。“本次竞赛经过自下而上淘汰选拔,在郑州市30支代表队中选出6支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突出实战能力、注重实际运用,试题除了应学应会的基础试题外,还加入了具体案例分析,以达到活学活用、促进工作的目的。”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富强介绍。

省纪委研究室支部开展“支部讲坛”,每天学习一小时,一人主讲,全室参与;一次交流,多轮碰撞。巩义、邓州市纪委组织演讲交流比赛,鹤壁市纪委开展征文比赛,有的地方举办“考问”会,以手段的创新确保活动扎实开展。通过学习教育和党性锤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

如何抓住点滴时间,练好纪检监察干部的“学功”,更好地运用党规党纪?5月30日,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濮阳市直机关公务员王天习惯性地打开市纪委微信公号,开始闯关答题。“自从有了这个闯关答题系统,不管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大家的答题闯关热情越来越高。”他说。

为创新载体“提兴趣”,让学习再“热”些,濮阳市纪委设计出300多道试题,并联合网络公司开发出“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手机学习软件,利用“清风龙都”微信公众号开展党规党纪知识在线“答题闯关”竞赛活动。“一机在手,纪律随身,随时测试,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学习趣味性,又有效地利用了时间。”濮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亚雄说,不仅全市156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全员参与,纪检系统外的党员干部也踊跃参与进来。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万余名党员干部注册答题闯关,掀起了以赛促学的热潮。

学习效果如何?“考场”上见分晓。除了统一组织的闭卷测试外,许昌市纪委开辟“掌上考场”,在“清风莲城”微信公众号设计开通党章党规党纪知识网上测试系统,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知识测试。“你看,登录系统后,系统将从题库的百道试题中随机编组25道应试试题,回答完毕提交后,系统自动阅卷并生成测试成绩。”许昌市鄢陵县纪委一名干部在手机上给记者演示答题过程。

掌上测评系统将网络自媒体宣传阵地变成生动鲜活的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平台,不仅有助于纪检监察干部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学习,更有助于激活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学深学透学实的内在动力。许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文峰介绍说,目前全市220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参加了“掌上考场”测试,优秀率达到86.08%。

“支部讲坛”、征文比赛、“考问”会,微信群答题接龙、微信公众号集中答题、微博书记访谈、微博每日一条……在用好传统学习方式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有效运用微信、微博、内网、外网等自媒体组织学习、答疑解惑,通过组织微课堂发起“指尖上的学习”。

“这次活动,没有搞全省齐步走,省纪委提出总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充分发挥省纪委机关各室以及各地的主观能动性,方式方法上灵活多样、各显神通。”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百日淬炼,受益匪浅。

考得咋样?

??执纪理念转了,规矩意识强了,自我要求严了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担当轻飘飘。对党员干部来说,担当是责任、是使命。

面对时代大考,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贯彻“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的要求,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自身问题和组织问题一起整改,使纪检干部队伍有了新形象、纪检监察机关有了新气象,全省纪检监察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干净、担当”。

省纪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陈红梅在查处某省管企业违纪案件时,结合“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的学习进行反思??为什么要查办这些案件?仅仅只是让违纪者受到惩处?“纪检工作不是为执纪而执纪,更不是单纯办几个案子,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标本兼治、以案促改,工作方法上不仅要‘打赢战役’,还要‘打扫战场’,更要搞好‘战后重建’,教育和警示广大党员干部遵规守纪,按纪律办事,实现监督执纪政治效果最大化。”她说。

“通过一个案子,促使企业发现诸多管理问题及风险点,并能针对这些风险点建章立制,规范各种决策和经营行为,在挽回经济损失的同时警醒更多的党员干部规矩做事、干净做人。”陈红梅说,抱着这个目的去查办案件,不仅没有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还通过以案促改,帮助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完善内部制度,挽救了一个有着7000多名职工、485亿元资产的国企于死亡的边缘,收到了较好的政治、纪法和社会效果。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熟练运用“四种形态”是看家本领。“‘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要落到实处、执行到位,需要运用好‘四种形态’,这是我们履职尽责的重要抓手。”巩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南毅强表示,今年以来,巩义共运用“四种形态”处理277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190人次,占68.6%;第二种形态61人次,占22%;第三种形态12人次,占4.3%;第四种形态14人次,占5.1%。特别是对违反纪律的5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约谈,这在巩义历史上尚属首次,形成了极大震慑。

“只有严格执行程序才能确保案件质量。”谈及自己曾经办过的一起案件,省纪委案件审理室副处级纪检员孟祥?仍记忆犹新。审理人员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审理谈话时,被审查人对于一笔20万元的受贿款坚持只承认15万元,后来查明是两个行贿人中的一个趁上厕所之机将20万元中的5万元装到了自己的包里。“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履行审理谈话程序,可能就会与真相失之交臂。”他说。

纪律和规矩是“紧箍咒”“护身符”。“在市、县巡察中,地域的限制构筑了不同程度的关系网、人情网,能不能突破‘私心’,考验着我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新乡市委巡察工作机构巡察专员扈雨翔说,以“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为尺子,衡量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三个方面”“六项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巡视发现的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敢于较真碰硬,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做到“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

考验就在眼前,诱惑就在身边,稍不注意就会被“公关”、遭“围猎”、掉“陷阱”、成“猎物”,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央的通报和省纪委的典型案例剖析,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严防‘灯下黑’、坚决清理门户的决心,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省纪委驻审计厅纪检组主任科员杨连波说,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次信任,并且还要受到党纪的追究。

100天的学习,大家纷纷表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舒服到舒服,从不习惯到习惯……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纪律意识,养成了守纪如铁的思维;纪律和规矩,为干事创业、权力规范运行划定了清晰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是完全可以自由施展拳脚的;纪律和规矩不是束缚和桎梏,而是来自组织的制度性保护。想问题、办事情,只有把纪律规矩摆在第一位,以“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为遵循,才能远离违纪违法的困扰,才能更好地坚持党性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名节不污,也才会更有作为。

在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学习成果电视电话交流会上,任正晓形象地指出:“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是灯是塔,为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神圣使命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枪是剑,为打赢正风反腐这场正义之战提供了制度利器;是桥是船,为完成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光荣任务提供了科学方法。

“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集中学习教育,使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对“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有了更深理解,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既要敢于拔烂树、正歪树,又要善于治病树、护森林,让改革者敢闯敢干、贪腐者付出代价、失误者轻装前进、诬告者自取其辱,通过打药除虫、剪枝拔草,培土施肥、育苗壮根,促使河南党员干部这片森林更加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在党组织的领导关怀和纪律规矩约束下,履职尽责,砥砺奋进,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贡献。

相关推荐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