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高校自招与夏令营结合 竞赛专利科研有加分

2023-06-03 04:07:03 来源:现代语文网

高校自招与夏令营结合 竞赛专利科研有加分

的高校自主招生已经展开。各校的选拔方式、考核标准都不尽相同,比如清华有“新百年计划”,复旦有“望道计划”体验营,南开则有“公能英才选拔计划”……这些名目繁多的计划背后,各高校到底想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以何种方式来选拔学生?记者采访了几所名校的本科招生负责人,向中学生解释其自主招生的新动向。

“夏令营”考查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项改革备受关注:将自主招生考核变为大学学习、生活的体验营。也就是说,所有经过推荐、自荐取得自主招生考核资格的学生,都需要到复旦来参加体验营,根据报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几个学科大类开展活动,复旦的教授将为学生开设讲座、组织讨论,之后集中进行文化知识测试以及专家面试。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告诉记者,此举是参照世界一流高校的做法。由于自主招生的学生只占招生计划的5%,复旦大概有150人左右的名额,为此组织大规模的考试并非最有效的选拔方式,而在之前的“博雅杯”等试验中都曾运用过的体验营模式则取得了较好效果。

记者发现,自主招生中的一个普遍趋势是,许多高校都在将自主招生选拔与学校或各学院开展的夏令营活动结合在一起。参加由学校举办的夏令营,并获得“优秀营员”称号的学生,便能获得第二年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以南开为例,其每年自主招生招收160人左右,出自夏令营的大约有四五十人。

按照教育部出台的规定,每个试点高校都有不超过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5%的自主选拔录取计划,对这5%的招生对象的要求则是“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在清华“新百年计划”中,“拔尖计划”的选拔对象也正是这部分人才。那么,如何判定学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呢?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告诉记者,综合性面试容易评判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创新性的评估则有局限性,“不是靠一张卷子就能把学生的创新性评判出来的。”

在几年的探索中,夏令营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选拔方式。自以来,清华大学每年都会针对优秀高中生开办暑期学校,内容既包括专业课程、前沿讲座与综合考试,还有实验室探究、趣味运动会、团队训练等。在南开,目前已有汉语言文学、数学、药学、历史、哲学、物理、管理学8个学科在开展夏令营或冬令营活动,营期一般都为1个星期左右,并计划将这种模式拓展到更多的学科。夏令营结束时,教授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以20%左右的比例选出优秀营员,他们将获得自主招生考试资格。

事实上,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大多都已经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邵庆辉介绍说,夏令营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学校和专业,二是发掘在某一学科上具有特长和潜力的学生。开办夏令营的专业大多不是热门学科,但却是南开的特色学科,这也成为了一种为冷门专业揽才的特殊方法。从历史、哲学等已经开展4年的夏令营项目来看,成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南开的这些学生,的确体现出了更强的专业研究能力。

高校自招与夏令营结合 竞赛专利科研有加分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