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哈尔滨学院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1-27 14:24:38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哈尔滨学院在湖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哈尔滨学院在湖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450分到522分,录取位次在92648名到20691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哈尔滨学院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湖北录取人数。

2024年哈尔滨学院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哈尔滨学院在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9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5265名;

2、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0691名;

3、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3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6549名;

4、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1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23354名;

5、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2年物理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5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2648名;

二、哈尔滨学院在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491 25265 4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04 20691 1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58 92648 4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61 90523 6

2、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23 26549 4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31 23354 1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75 80126 6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78 78642 4

3、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湖北 理科 本二 468 83974 10
2020 湖北 文科 本二 491 23736 5

4、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湖北 理科 本二 453 83551 10
2019 湖北 文科 本二 505 23045 5

5、哈尔滨学院在湖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湖北 理科 本二 450 82797 10
2018 湖北 文科 本二 522 21308 5
哈尔滨学院和大连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蚌埠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阜阳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英语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哈尔滨学院和湖北文理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河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哈尔滨学院和湖北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台州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黑龙江科技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哈尔滨学院和沈阳工业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哈尔滨学院介绍

哈尔滨学院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哈尔滨市政府领导和管理,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以来,学校遵循“坚持融合共生,建设城市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哈尔滨,服务哈尔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应用类学科为优势,以艺术设计和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坐落于素有“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冰城——哈尔滨市,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为省级花园式单位。设有12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781人,专任教师64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364人,占比达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达80%;“双师双能型”占比达到54%。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市专业领军人才梯队13个。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高。学校现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6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