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庆师范大学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3-23 11:08:34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录取最低分大约在516分到538分,录取位次在18433名到15889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安庆师范大学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湖北录取人数。

2024年安庆师范大学湖北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2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891名;

2、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1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4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8433名;

3、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0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1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6192名;

4、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19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2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5889名;

5、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18年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38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17321名;

二、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6 16891 5

2、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44 18433 5

3、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湖北 文科 本二 517 16192 5

4、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湖北 文科 本二 528 15889 5

5、安庆师范大学在湖北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湖北 文科 本二 538 17321 5
桂林理工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园林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内蒙古医科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南昌医学院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湖南工业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和济宁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安庆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天津城建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安庆师范大学介绍

安庆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庆。这里是桐城派的故里、黄梅戏的故乡,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的美誉。学校傍依浩瀚长江,毗邻宁安高铁、合安九高铁,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便利,是皖西南和大别山区域唯一冠名“大学”的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学敬敷书院在此办学,揭开了百年育人的序幕。1901年,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成立安徽大学堂,后更名为安徽高等学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创办,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菱湖校区现存的敬敷书院和国立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2006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庆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安徽省一本招生行列。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学校现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844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401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3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贴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各类优秀人才11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学校教学水平优秀。全面对标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2.0计划,认真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不断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改革,深入推进“863”学院建设,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拥有国家级特色专。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