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宿州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2024-04-09 14:22:49 来源:现代语文网

从宿州学院在陕西的历年取分数线数据中,我们可以预测今年宿州学院在陕西录取最低分大约在387分到457分,录取位次在97098名到24538名区间

无论新高考、老高考,历年专业录取分数线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参考意义,本文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宿州学院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数据和最低录取位次、历年在陕西录取人数。

2024年宿州学院陕西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一、宿州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宿州学院在陕西2022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16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649名;

2、宿州学院在陕西2021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8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97098名;

3、宿州学院在陕西2020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0603名;

4、宿州学院在陕西2019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45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79817名;

5、宿州学院在陕西2018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27分,最低录取排名位次在84057名;

二、宿州学院在陕西历年录取分数线

1、宿州学院在陕西2022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2 陕西 本二 416 84649 26
2022 陕西 本二 457 24538 4

2、宿州学院在陕西2021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1 陕西 本二 387 97098 30

3、宿州学院在陕西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20 陕西 本二 425 80603 30

4、宿州学院在陕西2019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9 陕西 本二 445 79817 30

5、宿州学院在陕西2018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年份 招生省份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录取人数
2018 陕西 本二 427 84057 30
宿州学院和新疆第二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宿州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宿州学院交通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宿州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宿州学院物业管理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2024年宿州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预测多少分(附历年最低分)
宿州学院和海南师范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宿州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宿州学院软件工程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宿州学院自动化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历年最低分排名
宿州学院和天津农学院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宿州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哪个好对比?附排名和最低分

三、宿州学院介绍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性普通本科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皖北宿县区师范学校,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学院。建校70余年来,学校抢抓发展机遇,2009年获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2019年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办学特色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2019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宿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宿州学院创建宿州大学”。学校坐落在皖北历史文化名城——宿州市,有教育园区校区、汴河路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146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万余册,电子图书568万余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445人。现有教职工11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14人、博士15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省优秀教师11人、省教学名师16人、省教坛新秀25人。入选省级科技特派员6人、“特支计划”1人。与省内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6人。学校坚定“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现有6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改革试点专业12个,构建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七大类应用专业群,产生了较好的集群效应。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热点图文